JI A O Y U G U A N L I
教育管理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导师制的应用分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徐明磊李红艳
要:高等院校新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观念突出,但由于青年教师在心理、年龄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到青
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职业素养培养。以我省数所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了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培训和培养过程中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青年教师;导师制;高等院校
一、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技能水平不高
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来到高等院校任教,从课桌直接走向讲台,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因此,一些青年教师职业初期的教学技能水平不高,教育观念不强。
(二)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发展结构失衡据调查统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多为硕士以上,职称结构却以初、中级居多。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也与其体数量不成比例。
(三)社会实践经验欠缺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是由学校走进另一个学校,参加工作后也由于工作量较大、业余时间少,无法保障充足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有的教师在企业实践,也只是象征性的参与,较少真正融入到生产一线。
(四)职业情怀缺乏
青年教师流失严重、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和资源的有限性影响着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青年教师承受着着来自单位、社会、个人理想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而部分高校重视硬性成绩考核,轻人文情怀,使青年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间接造成部分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失。还存在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现象,即部分教师把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兼职上,而其教学和科研却处于次要位置。
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研究(一)导师制教育理念
为了指导新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
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能,达到工作要求,科学规划职业路径,而由学校指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突出和乐为人师的老教师担任新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双方日常多方位接触中,通过日常谈心、思想交流、观摩听课、课下指导、科研创新、规划职业发展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其职业归属感及实际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其职业发展。
(二)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作用
1、注重指导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导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是地位平等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导师更多是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青年教师。同时,导师也会从青年教师身上吸收到新的观念和理念。青年教师应在导师的诊断、指导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亟待提高的方面,同时,也应该带着比较、选择的心态面对导师现有的工作模式,可以吸收一个导师或多个导师的优势,博采众家之长集于一身。
2、注重指导过程中的整合作用。在导师制中,整合作用是两方面的:对导师来说,是各异的青年教师个性特点与其多年优秀工作方法和经历总结的整合;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从多个导师身上获得的技能、思维、理念、看法等信息与个人的特点、思考的整合。
3、注重缄默知识的影响和传递。
缄默知识是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难以言传、只能意会的现象,这些知识很难言传表达,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够意会。导师可以通过工作相处和长期交流,使新青年教师耳濡目染,实现青年教师对隐性知识技能的感受和获取。
4、注重指导过程中的心理疏通。青年教师初入职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挫折和迷茫,导师能给予青年教师的一些心理疏导,创造一种让青年教师倾泻心中淤积的途径,帮助青年教师强化其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中注意事项
所调研的多所高校已经试运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在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专业素质、科学规划职业计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施行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是注意单一导师的局限性。教学技法和职业规划只有最适合的,没有最好的。青年教师长时间仅与一个导师接触,可能会限制其择优选择的开展,很难到和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技法和职业规划。在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过程中,要贯彻开放、兼容、师徒相互吸收和促进指导方针。初期应采取导师轮换供青年教师体验、选择,一个学期或学年应允许青年教师更换导师。
二是注重督、导、评,做到虎头
教育管理
JI A O Y U G U A N L I
(四)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高校普遍存在对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
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
划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随机抽查,
有超过30%的毕业生从未对自己的职
业生涯进行规划;有50%以上的受调
查对象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针对专
业做过粗略的规划;少于20%的大学
生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
六、对策
(一)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
开展有效相关课程设置
学校在教学课程设置时,在理论
课程教学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偏重实
践课程,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应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让学生在做
中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让
学生成为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相结合
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二)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
贯穿整个学校教育中
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就应
该得到相应的就业指导,从而知道自
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合理地规划自己
的职业生涯。不同学期,根据需要教
授不同的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技巧、创业技巧、商务礼仪等
等,让学生对于就业有一定的适应
性,不产生慌张、恐惧的心理。
同时做到就业指导与专业课深度
结合,突出专业特,而非千篇一
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当前实际
案例和行业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接触
到最新资讯,做出优先预判。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由图5可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对目前的工作岗位及状态、工作薪酬
的满意度普遍偏低。毕业生往往对毕
业后的工作岗位和薪酬抱有较高的期
望,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不能如
愿,这样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工作
不满意,工作中消极怠工,直至频繁
地更换工作。这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
导,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先就业
再择业,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四)学校全员参与,应做好就业
服务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不是就业
办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校教
职工的参与。所在系部、教务处、学
生处、就业处、保卫处、组织部等都
应给毕业生服务工作提供便利,保质
高效地配合就业处完成毕业生毕业前
后的各项工作。毕业生的辅导员在就
业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很大程度上代
表着学校。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接触
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多提供政策方
面的支持。
(五)相关毕业就业职能部门建立
服务意识优先机制
由图5可知,毕业生对相关职能
部门的满意度普遍偏低。需要建立起
服务机制,办理业务流程简化,办理
事项事前告知,避免办理业务的学生
跑“冤枉路”,注重服务态度,与院校
形成合作,提供,简化办事
流程,在毕业时尽量一次性地完成档
案、报到证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同
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不是学生毕
业离校就结束,而应一直进行跟踪、
反馈,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翼泽,朱莹.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调查及指导对策[J].新西部月刊,2010(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教学
改革类研究项目“经管类毕业生就业创业
现状研究与对策建议——以河南省高职院
校为例”,项目编号:JYB2018244。
作者简介:周莉娜(1984-),女,黑龙江
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
济、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马志娟)
(上接第16页)
豹尾。目前,部分单位对于一些活动
是开幕轰轰烈烈,过程松松散散,验
收流于形式。青年教师导师制是对于
高校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程,相
对来说应更注重导师指导过程中的监
督、引导和考评,依靠科学和完善的
过程管理环节、过程和目标的考核指
标体系使青年教师导师制达到预期的
效果。
三是构建完善的导师和青年教师
激励机制。义务付出不利于活动的长
久开展,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才能
吸引优秀导师和上进青年教师参与进
来,这也是保障青年教师导师制长期
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一定的奖励也
是促进资深教师主动指导青年教师,
愿意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经验的重要
手段。学校应该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
导师制
鼓励导师的工作,要根据评价考核情
况,对指导教师给以物质和精神两方
面的奖励。比如,宝鸡文理学院实施
了捆绑式考核和捆绑式激励的方式,
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指导教
师挂钩,并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一个
重要指标。
四是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自我进
化能力。相对输血来说,造血才是根
本。外部措施只是青年教师成长和进
步的外因,起到了引导青年教师职场
入门和推进发展的作用,但青年教师
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其自
身。激发其自我完善的意识,促进青
年教师自我发展,是实施高校青年教
师导师制的根本所在。
总而言之,高校在培养青年教师
的过程中,导师制能够引导青年教师
在新任工作岗位中正确定位,避免高
校人才的流失。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
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
创新能力,使其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
全面发展,构建一支新时期需要的高
素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但实施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各样新的问题,这就需
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
决问题,以此完善青年导师制,促使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走上长远的发展
道路。
参考文献:
[1]邵春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认知学徒制视野[D].无锡:江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徐明磊(1979-),男,河南许
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艺学。
(责任编辑张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