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为重点,以“德育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二、组织机构与导师队伍:
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为领导的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钟明南, 组长:曾银辉、骆良水,成员:全体教师参与,人人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
三、德育导师的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导师制)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2)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4)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5)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
四、具体做法及要求
1、摸底调查: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行为偏差学生(受导学生不要局限于各类学困生,成绩优等生因为心理、家庭原因也可以列为受导学生。)
2、成立辅导小组:每位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原则上1位导师指导3名以上学生。
3、要求:
1)德育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直接选择学生。
2)导师的任务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导师必须做到: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或2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特殊案例进行
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4、德育导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严格根据德育导师的职责,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机制。通过检查导师工作的日常工作运作记载、结对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和班主任、年级组教师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学校应建立导师考核激励机制,设立导师考核档案,将导师制工作纳入教师考核,每年评选优秀德育导师。考核结果与津贴、评优、评职等挂钩。我局将定期组织优秀德育导师评选,优秀德育导师在当年度可享受班主任工作年限,在推荐参评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个人时应优先考虑优秀德育导师。
    建立对受导学生跟踪评价机制。对进步显著的受导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