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1000字
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1、从过程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3、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4、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起步阶段(1840至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李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3、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
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4、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