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成就及效益
    一、    洋务运动前期的各种挫折以及清政府抵抗侵略战争的多次失败,使得洋务派领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到底,这一不足,就是封建体制对近代新兴工业的各种束缚。    前期实践中,洋务派逐步确立了“强国必先富国富民”的主导思想;“强国思想”的转型融通到社会经济学领域,就是基本明确、建立了自己的市场概念。他们认识到了“市场”对于近代工业发展的能动作用。等等。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这一进步,为中国近代民用工业和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尽管最终失败了,但社会效益巨大。甲午战后,商办企业经营自主的优越性日益体现。所以,迫使洋务派在经营政策方面,不得不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初的微小改革,是他们在军/火的生产和供/应政策上做了调整,带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和市场商品性质。    接着,在“欲强先富”思想主导下,洋务派继续经营军事工业的同时,也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兴建民用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航运业、电讯业、采矿业、冶炼业、纺织业、印刷业等工业领域。这些企业采用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多种形式。简而言之,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形式。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1,李鸿章在上海创建的“轮船招商局”,企业性质:官督商办。该局是由官方拨款部分出资,再由商贾集资的早期“股份制”形式企业。官方出资部分只计利息,不负盈亏责任,即相当于今之企业贷
款。官方与企业的关系似如银企关系。并且,该局在管理措施上相对自由自主。这种新颖的经营形式,为企业初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很快在全国各地的港口城市建立分局。此前,中国的航运业基本由外国洋商垄断。    2,李鸿章支持唐廷枢创办的“开平矿务局”,该局是中国最早的机器化采煤的企业。企业资本管理,仍采用“股份制”形式。因经营方式相对自由,在与洋煤商的竞争中屡胜,曾向股东发放股息而轰动全国。后因企业官督弄权而致连年亏损,终被英商猎取。    3,李鸿章在天津主持创办的“电报总局”。    4,李鸿章在上海主持创办的“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自建的纺织企业。前期经营中因政策灵活曾获大利,李氏集团亦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商首富。    5,张之洞在武汉兴建的“汉阳铁厂”。该厂最早在广州兴办,后来移至武汉。这是中国第一家从采矿到冶炼,完全自主的钢铁联合企业;颇具现代产、供、销一条龙的集团公司性质。此前,洋务派的近代工业,资源和能源皆依赖进口,受尽了洋商的辖制、束缚之苦。    6,其它还有: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纺织与轧花联合企业,李金镛在黑龙江开办的漠河金矿,唐松岩在上海成立的纺织新局,也都是当时比较闻名新兴企业。并有原朝堂洋务派翰林学士崔志道,调至雅安知府任上支持创办的炼铜厂。该厂原是清廷的制币企业,崔志道接任后着手改革,从开采到冶炼、销售也是一条龙的运作形式,经营相对自主,促进了清廷边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