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识记):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的起源。(认识虎门销烟浮雕)
2.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
①时间:1840年~1842年
②影响: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
①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千山顶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口诀:赔款割地通商议税)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理解):
①第二次战争时间:1856~1860年
②发动国家及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俄美借“调停”之名谋取利益
③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④影响:第二次战争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在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人士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洋务运动)。
5.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平方公里领土(识记):近代史上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识记):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英勇杀敌,壮烈殉国。(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7.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理解):
①签订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②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体现资本输出要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口诀:赔款、割地、通商、设厂)
③危害:《马关条约》割地之广,赔款之巨,使国人感到空前的震惊和屈辱。(引发公车上书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且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8.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识记):1900年,英、法、俄、德、意、奥匈、美、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9.《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运用):
①时间:1901年,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②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多两;在北京划定使馆区,列强可驻兵;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该条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③影响:《辛丑条约》的天价赔款和主权沦丧,使国家和民族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列强不但直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还将清政府置于它们的政治控制和武装监督之下,致使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10.洋务运动(运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第二次战争后)
②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③目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维护清朝统治。
④开始标志: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⑤内容:自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
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后,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⑥作用和局限: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是其旨在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洋务企业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
作风,贪污浪费严重等。
失败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⑧失败原因:洋务派企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1.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理解,原无代表人物):
①时间:1898年
②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清光绪帝任用康梁等变法)
③内容: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④失败:改革求速求全,计划了各种矛盾,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遭到其抵制和反对;光绪帝缺乏实权,掌控实际权力的慈禧太后反对变法,发动,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变法失败。(谭嗣同为变法而献身,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⑤影响:戊戌变法仅持续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其历史意义远远超过变法本身,它所开启的制度改革及其思想启蒙并未中断。(变法标志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从技术深入到制度领域)
12.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识记):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标志着孙中山走上了推翻清朝为目标的革命道路;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③领导辛亥革命,在1912年元旦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中担任临时大总统;④1924年与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3.1911年武昌起义(识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
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不能救中国。)
1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地位和作用(理解):
①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②旗帜(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③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③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6.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影响和五四精神(理解,原无影响):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该口号最能体现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6月5日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斗争方式从主要为学生罢课转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③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④性质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具有广泛的众性。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主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⑤五四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科学,探讨真理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彻底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等。
17.中共一大(理解):
①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②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消灭资本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确定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③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
一新了。
18.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理解):
①北伐背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北伐时间:1926年7月,北伐开始。
③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④北伐概况:北伐军总司令是蒋介石;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两湖战场是北伐的主战场;在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势力。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⑤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后,在南京组建了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9.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识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0.朱德和在井冈山会师(识记):1927年9月,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退向山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与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红四军。
21.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理解):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
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又称为“井冈山道路”,标志着中国革命告别了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走上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的革命道路。)
22.红军长征(运用):
①原因: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时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③经过:初期接连失利,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会宁会师。
④遵义会议:背景:长征初期接连失利;时间:1935年。内容:会议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并批评了博古等人,肯定了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