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第一二课
【第1课  战争】
1. 英国走私的直接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
2. 简述走私的危害及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危害:白银外流,财政危机;削弱军队,政治腐败;摧残人民体质。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启示:远离,珍爱生命
3.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4. 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是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 列举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和抗争事件:虎门关天培;吴淞陈化成;自发斗争三元里。
6. 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启示。
  具体原因:①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敌视人民,妥协投降,经济军事落后;②英国国力强大,经济发达,制度先进,战争准备充分,武器先进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启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7.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8. 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9.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五口通商广福厦宁上;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协定关税。
10. 简述中英《虎门条约》的主要内容。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11. 简述战争的影响。
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2. 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向西方学习”。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2课  第二次战争】
1. 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
3. 第二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是主犯,俄美是帮凶。
4.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5. 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在第二次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俄国。
6. 第二次战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7. 简述《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驻京;汉口南京十口通商;外国舰船长江口岸自由航行;贸易合法化。
8. 简述《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天津开埠通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数额。
9.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10. 简述第二次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同时也使清廷的有识之士走上了认识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
11. 从火烧圆明园中得到的认识。
反映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中国近代史上耻辱的一页;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第三四课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简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
  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终导致太平天国
运动。
2.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此组织发动众。
3.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4. 1851年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组织。
5.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 1853年,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西征(目的:巩固政权)。
7. 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 天京事变的原因在于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9. 太平天国后期总理朝政的是洪仁玕,军事领导人是陈玉成和李秀成。
10. 李秀成进攻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队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抵抗,
11.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2.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4. 简述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内容和评价。
  目的: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评价: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它却是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15.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第4课  洋务运动】
1.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 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战争以后清朝统治内忧外患。
3. 简述洋务运动的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4. 简述洋务运动的途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5. 洋务运动的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上代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6.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的口号是“自强”,以军事工业为主;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运动的口号是“求富”,以民用工业为主。
7.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发展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