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平台柴静纪录⽚《穹顶之下》全集103分钟[完整视频
柴静向多家视频⽹站免费奉献了空⽓污染深度调查纪录⽚——《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在纪录⽚中,柴静试图在纪录⽚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穹顶之下》全⽚103分钟,⽚中柴静⾛访多个污染现场寻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和个⼈层⾯提出了⾏动⽅案。
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今⽇下午表⽰,⾃⼰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从公众健康的⾓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
⼈去做什么,是因为⼼底有爱惜
这是我和雾霾的私⼈恩怨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
⾃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柴静昨⽇携个⼈视频新作 《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中,继续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将近⼀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她也⾸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才辞职专程陪伴⼥⼉。她表⽰,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来?该怎么办?“以PM2.5之微⼩,⼈眼⽆法看到,这是⼀场看不见敌⼈的战争。”
1 关注雾霾 出于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
穹顶之下柴静⾃去年初被曝⽣下⼥⼉到去年10⽉证实离职央视,柴静的动向⼀直颇受公众关注。当时晨报就通过柴静前同事邱启明确认到,柴静在2013年底《看见》栏⽬停播后,便已离开央视,主要⼯作就是在家照顾⼥⼉。
不过,柴静本⼈此前却⼀直没有对这次离职作过公开回应,直到昨⽇《穹顶之下》播出后,她才在接受⼈民⽹采访时透露,辞职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孩⼦⽣病。她在辞职后打算⽤相当长的⼀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切⼯作邀请。在《穹顶之下》的开头,她也⽤回忆的形式,回顾了怀孕时的经历,“听到她(⼥⼉)⼼跳的⼀瞬间,对她没有别的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之后就要接受⼿术。”⽽在做⿇醉⼿术之前,医⽣曾对柴静说要做好⼼理准备,称这么⼩年纪做全⾝⿇醉有可能就醒不过来了。柴静在⽚中称,孩⼦出⽣后,⾃⼰还来不及抱她⼀下,便被抱⾛
了。当⽽她再见到⼥⼉的时候,⼥⼉还在昏迷中。但医⽣说⼿术很成功,只是因为⼥⼉太胖,⿇醉的时候扎了很多针眼才到静脉。柴静感慨,“我是⼀个⾮常幸运的⼈,后来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家⼈在⼀起,平安健康就好。”
事实上,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完全是⽤⼀个母亲的⾝份切⼊到雾霾问题中。她表⽰,制作这⼀公益视频的⼀⼤动机,就是源于在照顾⼥⼉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关⼼,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中,柴静毫不掩饰⼥⼉对⾃⼰拍摄这⼀视频的影响,“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罩,现在有个⽣命抱在你怀⾥,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她在⼈民⽹的采访中也承认:“⼀个⼈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年的关系,到此为⽌,我对我的⼀⽣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2 ⾃掏百万 调查近⼀年追问雾霾治理
做女人这⼀调查视频的上线,也是柴静离职后的⾸度公开亮相。整⽚除了对近⼀年来的雾霾状况进⾏了数据化的对⽐分析外,柴静还发挥了⾃⼰采访的特长,拜访了环保、⽯化等多个⾏业和领域的专家。采访
中柴静表⽰,这部纪录⽚风格浓郁的调查视频,只是个⼈的调研,播出也全是公益性质,费时将近⼀年,花费则差不多⼀百万左右,都是⾃⼰投资的,主要靠⾃⼰之前出书的稿费。她还强调,这⼀年她都是以个⼈⾝份去拜访这些专家,包括职能部门,“没⼈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保留,直⾯问题。”
铁骑突出刀鸣据悉,为了完成这些难度不⼩的调查,柴静⾛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亲⾃和同伴⼀起拍摄、编辑视频。全⽚从“雾霾是什么?从哪⼉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切⼊,深⼊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也解释了国内不少城市雾霾的现状,⽐如,我国的空⽓污染60%以上来⾃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我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得不同时⾯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挑战,我国燃煤和燃油⼤概存在“消耗量⼤”、“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问题。《穹顶之下》尝试揭⽰这⼏⼤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柴静说,当前《⼤⽓防治法》正在修订,她已将整理的资料发给了全国⼈⼤法⼯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点参照。全国⼈⼤法⼯委⽅已逐字看完并附上建议返还给她,表⽰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正在制订国家油⽓体制改⾰⽅案的⼩组成员同样收到资料,并表⽰欢迎更多探讨。
3 点击爆棚 环境问题引发不少⼈共鸣
昨⽇,《穹顶之下》 在各⼤视频⽹站播出之后,引起不少⽹民的关注。截⾄记者昨晚20点30分发稿时,各⽹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这个数字如何理解?《纸牌屋》第⼆季开播时,⼀周的点击只有2000万上下,《穹顶之下》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同时,其在、微博等社交⽹络上更是引发“刷屏”效应。
狗狗大全可以说,在环境污染这个全民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的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活在同⼀⽚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纯净天空!”不少⽹友认为,成为妈妈后,柴静的⼒量似乎更强了,也证明了柴静这次的“复出”⾮常成功。同时,⽚中“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等“名⾔”也迅速成为昨⽇的⽹络热点。
不过,对于⾃⼰未来是否会成⽴个⼈公司制作节⽬,柴静则予以了否认,称这次的调查纪录⽚,只是个⼈调研,播出也是公益性质,与其做事的都是⾃⼰的朋友。⽽她也表⽰,“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点记录和分析的⼯作。”
4 质疑之声 以⼥⼉病情开场是否客观
徒手练胸《穹顶之下》热播之时,也有部分声⾳表⽰:柴静以⾃⼰孩⼦的病情作为开场来切⼊这个话题,是否客观?⼀位曾经参加柴静模拟演讲的记者昨天在《这⼀年,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恩怨”》 中
叙述道,柴静的家⼈很⽀持她讲出孩⼦的故事,但出于新闻客观性的考量,柴静曾经很犹豫:“在柴静的⽚⼦中,最触动我的场景便是她的⼩⼥⼉,扎着俩⼩辫,伏在窗前,看着雾霾笼罩的世界。临⾛前,柴静说,我⼀直在犹豫要不要放⼥⼉的故事。这个犹豫⼀定会持续到⽚⼦录制之前。”
昨⽇,当⼈民⽹记者问柴静,以母亲这个⾝份切⼊是否有顾虑?她这样回答:“我有⼀个很⼤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命和她的⽣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最⼤。后来我先⽣说,你还是说吧,我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尤其她⽣病后,才会对空⽓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个基本动机。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病,这种态度⾥⾯其实隐含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病本⾝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
⽽中⼭⼤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柴静对报道⾓⾊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点是个体(⼥⼉)遭遇,但整个⽚⼦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