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能力-《赤壁赋》
一、[2018•山西晋城一中高一(下)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罕,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鱗,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萆,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嘯,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
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作晦,最后一天叫作朔。《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十五叫作望,十六叫作既望,苏轼《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C.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之处。
D.冯夷一般指河伯。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朋友捕到了鱼可是没有酒,苏轼回去和妻子商量,妻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
B.本文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曾在初中的语文课文《核舟记》中出现过。《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船上游览的见闻。
C.《赤壁赋》所写景是秋季,水势浩大;《后赤壁赋》所写的是冬季景,水资源比较枯竭,所以“江山不可复识矣”。
D.本文最后关于孤鹤和梦境的描绘,作者想象的成分较多,为整篇文章蒙上了神秘和玄幻的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2018重庆一中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阳赋
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
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暨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癌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
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这里的“贤公子”指的是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畴”,即暗藏赵令畴之名。②生:发芽。③矧:又。④长庚:金星。⑤旸谷:古称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⑥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文中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代也用为自己的谦称。吾侪小人苏轼前赤壁赋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虾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源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木。
(2)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3)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首、句尾的标志性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蹁跹”是修释道士穿着羽衣的姿态,“过临皋之下”是动作行为,二者中间应断开;“临皋之下”是“过”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得出答案为A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要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查,且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利用排除法进行分析。
2.A  A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作朔,最后一天叫作晦。
3.B  B项,“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船上游览的见闻”错误,主要内容应是描述核舟上雕刻的内容,突出核舟的奇巧。
4.(1)回到江边登上小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吗?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将要回到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息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光皎洁,微风清爽,我们怎么度过这样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很久了,等着你随时取用。”
于是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亮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礁石显露出来。才过了多少日子啊,(上次游览所见的)江上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筑巢的险峰,俯身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上来。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自觉忧愁悲哀起来,
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了!回到江边登上小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然长叫一声,擦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惊醒了。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5.“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两句结构相同,对仗工整,排除AB两项。“……者,……者也”为判断句式,排除C项。
6.文中的“江湖”指江河湖海。
7.“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是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贫困百姓生活不是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