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 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触那千里,旌旗蔽空,酉丽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重点字词检测(1)壬戌:
⑵既望:
⑶徐:
(4)兴:
⑸属:
(6)明月之诗:苏轼前赤壁赋
⑺窈窕之章:
⑻少焉:
⑼斗牛:
(10)白露: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2)冯虚御风:
(13)遗世:
(14)羽化:
(15)登仙:
(16)扣舷:
(17)桂棹兰桨:
(18)空明:
(19)溯:
(20)流光:
(21)渺渺:
(22)美人:
(23)倚歌:
(24)和:
(25)怨:
(26)慕:
(27)余音:
(28)袅袅:
(29)缕:
(30)幽壑:
(31)婺妇:
(32)愀然:
(33)正襟危坐:
(34)何为其然也:
(35)夏口:
(36)武昌:
(37)缪:
(38)郁:
(39)孟德之困于周郎:
(4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1)触胪:
(42)酬酒:
(43)横槊:
(44)侣:
(45)麋:
(46)扁舟:
(47)匏尊:
(48)(49)蜉蟒
(50)渺:
(51)沧海:
(52)须臾:
(53)长终:
(54)骤:
(55)遗响:
(56)悲风:
(57)逝者如斯:
(58)盈虚者如彼:
(59)卒:
(60)消长:
(61)曾不能:
(62)一瞬:
(63)是:
(64)造物者:
(65)无尽藏:
(66)适:
(67)肴核:
(68)枕藉:
(二)理解性默写:
1.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苏轼《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夕 ,,
4.苏轼在《赤壁赋》中说“, 。”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6. 写 清 风 明 月 为 吾 享 用 的 句 子:
a”
,,, o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o。”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10.描写月亮初升时的优美景,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 喜爱的句子:"。”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J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J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 ,o ”
15.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用蛟龙蔑妇听箫声的感受侧面烘托箫声的悲凉与幽 怨,以突出客人吹箫的音乐效果的句子:", 。”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19.写作者荡漾江中, 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2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即文中所谓“, 。”。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24.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