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散文中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作者:黄昱
来源:《文学教育》2021年第02期苏轼前赤壁赋
        内容摘要:进入宋朝,儒、释、道三教在思想层面上进一步融合,“三教鼎立”的格局逐漸被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所替代。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为士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文化环境,使宋代士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作为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无疑是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文人的代表,苏轼的散文也成为其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的重要体现。从苏轼的散文出发探究苏轼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吸收与转换对于探讨苏轼以及宋代文人处事态度和当时的文学状况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 儒释道三教思想 散文
        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呈现儒教、佛教、道教三教的对立与融合。进入宋朝,儒、释、道三教在思想层面上进一步融合,“三教鼎立”的格局逐渐被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所替代。儒家提倡积极入世,鼓励文人尽己所能报效国家;佛教则教导文人随缘、淡然;道教追崇归隐和避世。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为士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文化环境,对儒、佛、道三教
思想的融合转化也让宋代士人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的文化性格,与前此历代(特别是唐代)相比,其思想观念、处世心态与生存方式等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们热情参与政治,而道家任自然、轻去就的思想和佛家追求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能超然对待人生的荣辱得失。“三教合一”化解了入世与避世的矛盾对立。作为宋代文人的佼佼者,苏轼无疑是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文人的代表,苏轼的豪放豁达的人生观展现了他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具体运用。在中国文学史上还出现过由苏轼及其父、弟创立的以儒为宗,通过融通三教、兼采诸子的蜀学体系。前人对于苏轼三教思想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多从苏轼的诗词入手。本文拟从苏轼的散文出发,分析苏轼散文里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苏轼的人生经历十分复杂,自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人生经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轼的创作。苏轼前期仕途顺利,颇受皇帝重用,因而其诗文更多体现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包含忧国忧民的思想。自乌台诗案后,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打压,三度被贬,其诗文则更多体现佛教道教尊崇的归隐、无为,从积极进取转换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对人生风雨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