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这4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恰当地传达了情意。
《草原》一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一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城里、城外校园里和自己家屋外的丁香花,由古人的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告诉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古诗词三首》中,诗(词)人都立足于某一观察点对眼前的自然景物进行观察,然后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景物进行描写,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通过对句子、文章等的对比、交流,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选编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这四篇课文。
《七律·长征》是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他们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
《灯光》写解放战争中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而壮烈牺牲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大家交流关于“演讲”的内容,帮助同学们学会怎样进行演讲;“习作”要求“记一次游戏”,这会是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写作时需要用到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点面结合的写法。“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让大家交流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场面描写,以及自己怎样写场面;“词句段运用”要求大家品读一些运用了反复手法的句子,和用不同方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书写提示”提议大家来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从而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日积月累”中是一些古人表现爱国精神的诗文。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桥课文
本单元共有《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并有一个习作任务和一个语文园地。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重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个人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并在试着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代与同学课间玩“竹节人”的趣事,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学习本课,要求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自主搜集相关天文资料,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解说词。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习本课,要在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基础上,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习作”的题目是“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写作前,需要在横线上补充关键词语。课本上给出了“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阅读”等具有代表性的话题,要求
学生从中任选一个话题,再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经历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要注意标题中的“更”字,这表示所选的话题必须是确实让生活在已有的局面上有更进一步的拓展,这种拓展可以是个人知识储量的拓展,比如阅读;也可以是个人审美情趣的提高,比如种花;也可以是个人阅历的拓展,比如旅行……总之,所选择的话题要结合生活实际,选择能触动你的事实,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有清晰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词句段运用”则给出了两组句子。第一组句子选择了一些描写人物“入迷”的典型句段,要求学生在认真品读范例句段的基础上,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第二组旨在要求学生掌握“总—分”、分项列说的表达方式,并在课本给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用这种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日积月累”要求学习并背诵古诗《春日》,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编排了《桥》《穷人》《在柏林》这3篇课文。这些小说大多是虚构的,但同时又有生活的影子。学习该单元时,要关注故事情节、环境和小说的人物形象。
还要能学以致用,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老支书的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支书冷静指挥疏导,营救村民。赞扬了老支书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穷人》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应了沙俄专制制度下人们的悲惨生活,赞扬了桑娜和丈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在柏林》描写了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发生的小插曲,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盼。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是要说服别人,让他们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在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分角进行交流。在后面列举了三个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主动交流,去说服别人。在说服别人时要注意: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并设想对方有可能的反应,能够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要求从中选出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
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并在写完故事后开一个故事会。
“语文园地”分为三个部分。“交流平台”以《穷人》为例,讨论了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展示了小说里的句段,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来领会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情感。“日积月累”展示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