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原文、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PPT,呈现课文题目“桥”,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写出生字并造句。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三、感悟(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出令人感动的地方。
2.让学生思考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巩固(10分钟)
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和相关情境。
五、作业(5分钟)
1.背诵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2.写出本课所学生字的笔画和读音,造句。
1.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要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学生自学课文,轻声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生字,正确识记字形。
3.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讨论。
4.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纠正读音和解释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2)学生默读第24—28自然段,出村民们的矛盾。
①有些人拼命往前挤,有些人却被挤落到了桥下的水里。
②有些人慌得不知所措,有些人却在大声喊话。
思考:这两个句子中,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有什么影响?
矛盾一方面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们的心态上。前者导致了人们的伤亡和秩序的混乱,后者则反映出人们的焦虑和冷静。这些矛盾加剧了紧张的气氛,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过渡: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汉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老汉的表现。
过渡: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请思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从中汲取了什么启示?
1)学生思考和讨论。
2)指导学生总结主题和启示。
主题:爱和责任。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责任是一种使命感,是人类应尽的义务之一。老汉在这场洪灾中,既是一名员,忠于职守,又是一个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他的行为体现了爱和责任的统一。
启示:我们应该研究老汉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有担当和勇气;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让爱和责任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一、导入
桥课文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桥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经或听说过的关于桥的故事或经历。
二、新词研究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进行拼音、笔画教学。
2.教师出示本课新词,让学生跟读、理解意思,并进行造句练。
三、课文阅读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边听边记录学生的阅读情况。
2.教师进行重点词语、句子的讲解和解释,并带领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