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课文 三年级
原文: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材简说: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对赵州桥各部分的设计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在第二自然段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用它的具体长度和宽度来说明的。“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是对桥宽的描写和进一步说明。接着阐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1、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然后说明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
设计的优点。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个长句子。“既……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赵州桥》课文赏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说明文。该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等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说明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举世闻名。
  下面就来详细赏析一下这篇文章,从中来学习一下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首先,文章开头简述了赵州桥的相关信息,以及对赵州桥的评价。
  在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中,作者写了赵州桥的所在地是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设计时间是隋朝,设计者是石匠李春。同时传达了对赵州桥的评价是“世界闻名”。
  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第一段中的重点信息是对赵州桥的评价——“世界闻名”,这也是
开启下文内容的衔接点,因此后文部分就围绕着“赵州桥如何闻名世界”这个观点来展开描述。
  这是常见的说明文的开篇方式,开篇简述信息并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段描述赵州桥的特点,以阐明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
  在第二段的开头,作者直接写明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雄伟。然后描述了赵州桥的长宽尺寸非常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桥下没有桥墩,以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代替,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现赵州桥的雄伟这一特点。
  第三段中第一句话同样先总结出赵州桥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美观。赵州桥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犹如双龙戏珠,“真像活了一样”,通过这些描述体现出赵州桥的美观这一特点。
  通过以上的描写可以看出,说明文的正文部分,可以首先提炼出事物的特点,然后分段依次说明这些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桥课文
  最后,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再次表达了对赵州桥的评价和看法。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表达了“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前文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设计创举等特点,使赵州桥世界闻名,呼应开头。
  所以,一般在说明文的结尾要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做到首尾照应,这是最常见的说明文“总——分——总”的结构类型。
  如此一来,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就写完了。通过对《赵州桥》这篇说明文的学习和赏析,我们可以学习到说明文的“总——分——总”这一结构的写作方法,以后再写说明文时,可以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