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庄子》的艺术成就
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庄子》是一种诗化的哲学,或者简直可以称之为哲理的诗。
1、《庄子》一书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庄子》表现了庄子做为一个精神探索者的心灵世界。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
闻一多曾经说过:“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诗人。”“他是一个抒情的天才。”“庄子的著述,与其说是哲学,毋宁说是客中思家的哀呼;他运用的思想,与其说是寻求真理,毋宁说是眺望故乡,咀嚼旧梦。”“他这思念故乡的病态,根本是一种浪漫的态度,诗的情趣。”(《闻一多全集》卷二《古典新义·庄子》)
2、对理想境界的描写与歌颂
《逍遥游》中写大鹏展翅高飞,翱翔于天地之间,展示了一幅宏伟壮阔的图景,文中所写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其描写使人的心胸豁然开朗,有遗世独立之感。
《养生主》写庖丁解牛,其动作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如此精妙绝伦的表演,就是作者要赞美的得道的境界。
庄子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体道者,他追求“与物为春”、“与造物者为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本质上是解除束缚而臻于自由的境界,因而带有浓厚的艺术特质。
庄子常常以艺术的态度去去观察和品味人生,善于从中发现诗意。
惠施有一个大葫芦,大得无物可容,庄子就建议把它系在身上当做腰舟,自由自在地浮游江湖;路旁有一棵椿树大而无用,庄子就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他站在濠梁之上,就能感受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由此引出与惠施的一番妙趣横生的辩论。直至临终前,他还发出“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的宏阔议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种物我合一的感受,庄子称之为“物化”。这是庄子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他那种“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的生活态度的体现。(《齐物论》)
二、意出尘外的想象
闻一多的故事1、《庄子》一书向来以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著称。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庄子善于“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其作品具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特点。
2、庄子大量借鉴了古代的神话传说。
借鉴神话的浪漫精神,展开奇异的幻想和想象。某些抽象事物也被庄子加以拟人化。
庄子对古代神化的吸收借鉴非常广泛。在庄子以前,很少有人如此生动地表现大海的壮观景象,强劲的海风有力地催动了庄子艺术想象的翅膀。
3、庄子的奇特想象又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
庄子主张齐物,他经常启发人们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
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
庄子同样用这种宏观目光去观照现实
《则阳》中写魏王欲发兵攻齐,惠施请戴晋人来劝谏他,戴晋人向魏王讲了一个故事:“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天下》篇称庄子“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
正是庄子奇诡玄奥的哲学思想和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有力地激活了他那葱茏的想象力,构成了全书恣肆闳丽的艺术特征。
三、异采纷呈的寓言故事
庄子是一位杰出的寓言大师。寓言在他的书中占了很大比重。庄子大量运用寓言进行创作,有着明确的目的。
《天道》篇中有一则寓言:一个制造车轮的匠人把桓公读的古书称作古人之糟粕,他以制作车轮为例,说自己砍制车轮时,斧子下得慢了,凿出的孔就大,幅条插在里面就不牢固;斧子下得快了,凿出的孔就小,幅条就难以插进去。要做到不快不慢,只能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难以用语言表达。
仿佛有规律在其中,却无法讲给自己的儿子听,儿子也无法得到其中的奥秘。因此,匠人年已七十,却还只得亲自动手。他据此推断说,古人和他们的难以言传的思想精微都已死了,君王所读到的,也就只有古人的糟粕了。
寓言在庄子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们成为庄子表达哲学思想和人生体验的主要手段,是庄子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基本材料。如果抽掉庄子作品中的寓言,那就如同从一幅图画中抽去线条和彩,作品本身将不复存在。
庄子寓言往往具有浑沌、恍惚的特点,意蕴丰富,难于确指。他在运用寓言时往往不把寓
意点明,而是让读者去“得意忘言”。这样,人们就可能在原有的寓意之外,领悟到更为丰富的内涵。
例如“庖丁解牛”的寓言,庄子用来说明养生之理。有人认为这是庄子在传授如何避开矛盾保全自己的处世之方。还有人从中总结出办事必须掌握规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读者之所以见仁见智,就在于庄子这种无心之言的丰富内蕴。
《庄子》的寓言独以叙事精彩见长。其中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细致逼真的描绘,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意趣去感染人、征服人。作者非常讲究叙事技巧,努力造成绘声绘的艺术效果。
《达生》中写吕梁丈人蹈水: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墉下。孔子从而说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四、洸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庄子》散文的章法自由灵活,变化多端。有些作品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还有的作品仍保留了对话体的特点,篇中通过一些相对独立的段落,从不同角度表达相对集中的观点。庄子不屑于按固定的程式去组织文章,而喜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
他常常连缀多则寓言与对话,而故意将行文线索隐蔽起来;文章跌宕开阖,曲折有致,段与段之间似断实连。不仅一篇之内起伏变化,篇与篇之间也变化多端,各不相同。
庄子是个卓越的语言大师,他对文学语言的运用纯熟自如,精采传神。例如《齐物论》中描写“地籁”的那段文字,对自然界中各种孔窍的形状及其在风力吹动下发出的不同声音,作了体物入微的描写,真可谓绘形绘声,其词汇之丰富,变化之奇妙,向来为人所称道。
庄子特别爱用新颖奇特的词汇,如“嗒焉”、“苶然”、“听荧”、“时夜”,还有一些虚构的稀奇古怪的人名、地名等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庄子所用的句法也灵活多变,独具风韵。
例如《齐物论》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
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的文章又常常用韵,造成铿锵悦耳的节奏感。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战国诸子中,“文辞之富美者,实唯道家”,而在道家之中又当首推庄子。他那古今独步的文笔不仅陵轹于战国诸子之上,而且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