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一(第一章)
一、简答题
1、简析《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故事新编》各篇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历史文献的依据,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55-56。
2、简述“五四”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五四”文学革命有着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其三,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
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其四,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5。
3、简述鲁迅作品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
【正确答案】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连自己姓什么也说不清,却还这样夸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能用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他连老婆也没有,却还如此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他能以自己的丑恶去骄人,别人说到他头上的癞疮疤时,他却认为别人“还不配”。他能用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他被别人打败了,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且立即从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中获取心理满足。他能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和屈辱,他吃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便用“忘却”这件祖传法宝,将屈辱抛到脑后。总之,阿Q在实际上常常遭受挫折和屈辱,而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而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精神胜利法”。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50。
4、简述《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阿Q正传》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二是以讽抒情,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三是形喜实悲,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51。
5、简述冯至在“五四”时期诗歌的特点。
【正确答案】冯至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1921—1923年所作诗主要受“五四”时期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影响,他的作品最初也在《创造季刊》发表,句子比较自由,对于音节、旋律、韵脚不甚在意,而注重诗意的提炼与表达。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
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冯至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不似徐志摩、闻一多的热烈浓郁;在手法上,平
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不似徐志摩、闻一多的瑰丽多彩,也不若郭沫若的直诉狂呼;在形式上,语言明净,大致押韵,有整饬美而不严整一律,不似闻一多《死水》的精严。《蚕马》、《吹箫人的故事》以叙事诗的形式,抒写来自传说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借以控诉旧式婚姻制度的罪恶,传达青年一代对于爱情的理想。冯至的叙事诗颇受歌德、席勒叙事谣曲的启示,其感伤、孤独的抒情底蕴与神秘彩,赋予作品不可替代的价值。鲁迅称冯至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而朱自清则更看重冯至的叙事诗,以为其“叙事诗堪称独步”。1929年冯至诗集《北游及其它》出版,作者一贯谛视心灵的眼睛转向现实的人间,歌喉也由幽婉清丽一转为粗放激愤,显示了诗人涉世日深之际诗艺的调整。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6、简述闻一多诗的“三美”。
【正确答案】作为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在“顿”、“音步”的基础上,提出“音尺”的概念,“音尺”由音节组合而成。《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
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彩感的物象,注重彩对比,使诗画相通,设浓淡相宜、深浅适中、错彩镂金、斑斓繁丰,令人目迷五。如《忆菊》、《秋》、《死水》以及《彩》都是这方面的适例。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以求整饬。《死水》、《口供》、《静夜》、《一句话》、《洗衣歌》等都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75。
7、简述“五四”时期的散文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五四”时期的散文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其次,“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相当自觉而彻底,散文不仅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而且自此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从而结束了文章与散文长期面目不分的历史。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反封建等理念,从此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与反复言说的主题。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8。
8、简述冰心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爱的哲学”的。
【正确答案】冰心早年散文中有一个鲜明而一贯的宗旨,这就是不遗余力地讴歌一种“爱的哲学”。比如她的《笑》,从安琪儿无比甜美的微笑,写到小孩子充满童真的微笑,再写到茅屋里老妇人慈母一般的微笑,三个笑容,层层递进,并巧妙地构成一体。作者以“心下光明澄静”,烘托“爱”的力量,爱似乎变成一座熔炉,熔化了一切。再如她的《往事(七)》,通过在大雨中的荷叶护卫红莲的描写,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女儿,展示母亲对女儿的深情,歌咏了母爱,其情亲切感人。冰心所主张的“爱的哲学”虽然并不深刻,但却具有一种超越时代、阶级的永恒性,因而才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能够长久地打动人心。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80。
9、台湾新文学早期作家赖和小说题材的主要特。
【正确答案】赖和的小说创作,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遭遇,如小说《一杆”称仔”》描写的是日本警察压迫台湾民众,台湾民众奋起反抗的故事;(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如《不如意的过年》等;(3)传统封建思想和旧势力的愚昧,如《可怜她死了》这篇作品就反映出赖和反思封建思想和批判传统旧势力的现代精神;知识分子的苦闷。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3。
二、名词解释
1、“学衡派”
【正确答案】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他们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5。
2、爱美剧
【正确答案】 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戏剧反映时代,提倡“写实的社会剧”,针对堕落了的文明戏,他们提倡“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82。
闻一多的故事
3、《新青年》
【正确答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3。
4、“语丝派”
【正确答案】《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4。
5、“为人生” 文学
【正确答案】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十二人。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沈雁冰接编、革新的《小说月报》基本上成了文学研究会的会刊。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4。
6、创造社
【正确答案】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彩。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被当局查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4。
7、“诗体大解放”
【正确答案】所谓“诗体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谱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8。
8、“问题小说”
【正确答案】“问题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冰心的《斯人独僬悴》、《两个家庭》、《超人》,庐隐的《海滨故人》,许地
山的《缀网劳蛛》、《商人妇》,王统照的《沉思》、《微笑》等。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1。
9、“问题剧”
【正确答案】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借鉴易卜生,与“五四”文坛上的“问题小说”同步出现的剧。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82。
10、文学研究会
【正确答案】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小说月报》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一般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4。
11、语丝社
【正确答案】《语丝》周刊创办于 1924 年11月,多发表针对时弊的杂感小说,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
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为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3。
12、象征诗派
【正确答案】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代表人物是李金发、穆穆天等;诗歌创作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提出“纯粹的诗歌”的概念。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
13、问题小说
【正确答案】问题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1。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论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周作人的散文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旁征博引,于谈天说地中显示出深厚的学识、才情。周作人是大学者、大学问家,一生读书颇多,因此,他的散文常常可以见出他在学养上的优势。比如《故乡的野菜》,在介绍每一种野菜时都征引了与这种野菜相关的大量的民俗、儿歌、古籍记载等,既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使读者在增长见闻的基础上获得一种知性的享受。二、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如《乌篷船》,以书信的形式,好似絮语似的缓缓描叙中,为友人作导游,介绍的又是故乡风情,因而情真意切,舒展自如,娓娓而谈,能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浓郁的水乡气息和生活情趣。三、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周作人却将“冲淡”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一个最主要的追求,并构成了他散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仍以《乌篷船》为例,文本以淡笔写淡情,文中所写的是故乡常见无奇的乌篷船,但由于作者文笔朴素而优美,采用了质朴淡雅的抒情方式,能于平易的叙述和朴素的描绘中,抒写平和冲淡的情怀。四、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周作人的散文语言,一方面简练、精确,另一方面则又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在最有限的字句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他的这一特,无疑与他所具有的深厚的旧学基础与对西方语体的多年浸淫是分不开的。五、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作者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不平,有许多牢骚、怨愤,但他并不明言,而是以一种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让人在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嘲讽或风趣幽默效果的同时,又体会到一种压抑不住的苦涩。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9-80。
2、论述鲁迅杂文的特点。
【正确答案】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如《中国人的生命圈》从“圈”到“线”到“〇”,层层推演,逻辑严密,议论深刻,并创造出了具体的形象,饱含了爱憎之情。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鲁迅的杂文塑造了一系列否定性的类型形象。鲁迅对这些类型形象的塑造,融注了作者对社会的真知灼见,并且具有触类旁通的美感特征,这是鲁迅杂文突出的艺术成就。
鲁迅的杂文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点;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冥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鲁迅杂文好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画出敌人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鲁迅杂文造语曲折,往往不直接得出结论,而采用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段,通过叙述描画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现代史》一文表面上显得文不对题,通篇都
在写变戏法,实际上是以此比喻现代史,揭露了现代统治者巧立名目、盘剥人民的本质。语言曲折婉转,寓意深刻丰富,表现出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59、60。
3、结合作品说明郭沫若《女神》诗集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正确答案】《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占据《女神》一、二两辑主体部分的“五四”以后的诗作,体现了“五四”狂飆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唱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最强音。
《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诗人借用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愤怒诅咒和否定“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旧世界,热烈向往华美芬芳的“美丽新世界”。
《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梅花树下的醉歌》赞美梅花即是赞美“自我”,这种“自我”是“宇宙的精髓”,“生命的泉水”,具有主宰世界的力量。《天狗》中飞奔、狂叫、燃烧着的“我”,更是气吞山河。诗歌通过这些狂放不羁的“自我”形象,表现了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无穷的神奇力量,以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的精神伽锁,追求彻底的个性解放。《女神》中还大量描写自然,讴歌自然,赋予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礼赞。
《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都无比崇拜。
《女神》表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美。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彩,赋予《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女神》中处处可见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这个“大我”,占据宇宙的中心,具有伟大的气魄、健全的人格。这个“大我”,感情奔放,胸襟开阔,意态超拔,具有无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是勇于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觉醒的民族形象的象征;热烈执著地追求着革命理想与个性解放;他胸襟博大,雄视整个世界与人类,充满了崇拜自我的现代感受与乐观精神,完美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天狗》、《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浴海》等都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女神》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相一致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自然流泻的需要。既有独到的诗剧形式(如《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更有自由活泼的自由体诗。
《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飆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证明新诗在艺术上足以充分表现新的时代与生活,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旧诗词。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2、73。
4、论述周作人散文上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周作人的散文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旁征博引,于谈天说地中显示出深厚的学识、才情。周作人是大学者、大学问家,一生读书颇多,因此,他的散文常常可以见出他在学养上的优势。比如《故乡的野菜》,在介绍每一种野菜时都征引了与这种野菜相关的大量的民俗、儿歌、古籍记载等,既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使读者在增长见闻的基础上获得一种知性的享受。二、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如《乌篷船》,以书信的形式,好似絮语似的缓缓描叙中,为友人作导游,介绍的又是故乡风情,因而情真意切,舒展自如,娓娓而谈,能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浓郁的水乡气息和生活情趣。三、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周作人却将“冲淡”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一个最主要的追求,并构成了他散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仍以《乌篷船》为例,文本以淡笔写淡情,文中所写的是故乡常见无奇的乌篷船,但由于作者文笔朴素而优美,采用了质朴淡雅的抒情方式,能于平易的叙述和朴素的描绘中,抒写平和冲淡的情怀。四、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周作人的散文语言,一方面简练、精确,另一方面则又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