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狐意象探微
作者:靳文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2
        描写动物的诗摘; 要:《诗经》中的意象以狐这种动物的形式出现不多,共有九篇,其中有四篇诗歌是以狐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五篇诗歌中是以狐裘的形式出现的,篇目虽然不多,但是从狐的意象中可以了解周王朝的文化观念,了解春秋时代文化背景。
        关键词:诗经;;意象
        作者简介:靳文娟(1993.4-),女,汉,山西省晋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
        在现代文化中,狐这种动物形象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狡猾,奸诈,虚伪的贬义符号,但
是在诗经中却多是正面的象征意义,狐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象征身份地位,二是象征男性与统治者,三是象征男女恋情。
        (一)象征身份地位
        诗经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现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诗经·秦风·终南》中,有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1]裘,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裘,皮衣也,狐裘即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毛序中说到:终南,戒襄公也,这是一首劝诫秦君的诗,周平王东迁后,将故都长安一部分土地赐给秦国,这首诗,就是周地遗民劝诫秦君,不要忘记这故周的土地和人民,既然是要劝诫君主,那这里的锦衣狐裘自然不是象征平民百姓,而是说穿着锦衣狐裘的君主。《诗经·邶风·旄丘》中有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非同[2]而狐裘蒙戎,毛传指为大夫狐苍裘,那么从诗歌本身来看,这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盼望贵族救济而不得的诗,当时的人民因为受不了本国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或是因为战争的缘故,纷纷逃亡别国,希望向他国贵族乞求同情。结果一无所得,这首诗便是反应了这样一种情况,这首诗的第三章用赋法,通过匪车不东,靡所与同,说穿着狐裘蒙戎的卫国的叔伯贵族与自己感情不相通,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僖公五年》中有出自这首诗的
一句话: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这里狐裘尨茸的是一国三公,地位高贵,更能从侧面反应出狐裘尨茸指的是穿着狐裘蒙戎的地位高贵的诸侯,《诗经·小雅·都人士》中有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3]其中的狐裘黄黄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穿着狐裘黄衫,出口成章,风度翩翩的都人士的形象,狐裘上罩黄衫是当时诸侯的衣服,而文章更是通过我不见兮,我心不悦,表达了都人士不见意中人君子女的苦闷悲伤情怀,这是一首怀念意中人的诗。在《诗经·桧风·羔裘》中,同样是,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4]作者想念那位穿着羊皮袍,狐皮袍的大夫,但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达到目的,心中很是忧伤,羔裘,狐裘都是大夫的服装,平時穿羔裘,进朝时穿狐裘,怀人之时,多有即景起兴者,而此诗全用赋体,通过鲜洁光润的羔裘狐袍,逍遥遨游的自在态度,将作者心目中心心念念的所想之人描写了出来。《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5]此狐虽指自然界中的狐狸,但用途依然是为公子裘。通过对以上这五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所描绘的穿狐裘者都不是平民百姓,他们或是颜如渥丹的国君,或是出言成章的都人士,或是可登朝堂的大夫,都是地位高贵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现时,这里的狐裘绝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已,它多指代穿着狐裘的人,一般都是采用平铺直叙,起兴的意味不大。多是贵族身份和高贵地位的象征,不可称之为意象,文化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