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宋词赏析
满江红
作者:苏轼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1
江汉西来2,高楼下、葡萄深碧3。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4。君是南山遗爱守5,我为剑外思归客6。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7,君休读。狂处士8,真堪惜。空洲对鹦鹉9,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10,曹公黄祖11俱飘忽。原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释:
1.鄂州:今湖北武汉市。
2.江汉西来:相对于苏轼谪居的黄州,长江是从西边流来的。江汉;指的是长江,非长江和汉水。
3.高楼:指黄鹤楼。葡萄深碧:指江水像葡萄酒一样清澈碧绿。李白《襄阳歌》: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出泼醅。
4.岷峨雪浪:指长江水是从岷山、峨眉山的雪水发源而来。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江带岷峨雪,川横三峡流。
此处暗用其句。锦江春:直用杜甫《登楼》诗: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在四川,为岷江的支流。
5.南山遗爱守:在终南有德政的太守。遗爱:《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后来指留德惠于民间。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地近终南山,故有此称。
满江红赏析6.剑外:即剑门外。苏轼的家乡在剑门以西,故称
剑外思归客
。
7.《江表传》:记三国时事的史书,已佚。
8.狂处士:放荡不羁的处士,此处指祢衡。处士:古代指有才学而不出仕的人。
9.空洲对鹦鹉:意为空对鹦鹉洲。祢衡死后埋在汉阳城外的沙洲里,因其写过著名的《鹦鹉赋》,后人以示纪念,遂称其洲为鹦鹉洲。
10.争底事:争何事。底:何。
11.曹公黄祖:指东汉末年的曹操和黄祖。曹操想收拢祢衡,但祢衡有意触怒曹,曹便借黄祖之手杀之,见《三国志》。
12.追黄鹤;指赶上崔颢的《黄鹤楼》诗。李白曾因崔颢题诗黄鹤楼,而己无法超过,便不在黄鹤楼题
诗,后作《登金陵凤凰台》而赶上了崔颢的那首诗。此处引李白、崔颢的故事是为鼓励朱寿昌要有豁达的胸怀。
赏析;
这是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寄给朱寿昌的词作。描写了江汉的壮丽景,并借古人以抒发自己的苦闷和不满,具有苍凉悲慨、郁愤不平之气。
上阙即地写景,由景到情,把对长江景的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朱寿昌的称赞融为一体。但有情就要倾吐、抒发,故有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以引出下文。
下阙即景怀古。江表传、鹦鹉洲、黄鹤楼等,处处都联系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有机的交融在一起,字里行间流露出慷慨郁愤之气,颇耐人咀咏。末三句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则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回忆所下之结论,意在勉励朱寿昌要胸襟开
阔,作一个风格超迈的人。
背景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在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解读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葡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葡萄”、“雪浪”、“锦江”、“春”等富有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联系起来,不但极富
文采飞扬
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下片解读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刺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
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