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绍兴六年,岳飞第⼆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是孤军深⼊,既⽆援兵,⼜⽆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缺。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壮志⼀作:壮⼠;兰⼭缺⼀作:兰⼭阙)
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被顶飞了。独⾃登⾼凭栏远眺,骤急的风⾬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报国之⼼充满⼼怀。三⼗多年来虽已建⽴⼀些功名,但如同尘⼟微不⾜道,南北转战⼋千⾥,经过多少风云⼈⽣。好男⼉,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时徒⾃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进攻,连贺兰⼭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的⾁,谈笑渴了就喝敌⼈的鲜⾎。待我重新收复旧⽇⼭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篇⼀】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抗战期间这⾸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感染了中华⼉⼥。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楼,⾃倚阑⼲,纵⽬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满怀沸腾激昂。——⽽此时秋霖乍⽌,风澄烟净,光景⾃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歇”四字,笔致不肯⼀泻直下,⽅见⽓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盖⼭河,写来⽓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乃于是却道出“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四个字,真个令⼈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理半⽣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同轻;驰驱何⾜⾔苦,堪随云⽉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律⽽⽤,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前后,⼀⽚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抱恨⽆穷,此是古代君⾂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三⼗已去,⾄此,将军⾃将上⽚歇拍处“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概,凛凛犹若神明。盖⾦⼈猖獗,荼毒中原,⽌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将军⽽⾔,“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夸饰⾃欺之⼤⾔也。“饥餐”、“渴饮”⼀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以畅其情、尽其势。未⾄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在。
有论者设:贺兰⼭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万⾥,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名⾂⽼赵⿍,他作《花⼼动》词,就说:“西北欃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他作《虞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兵时,均⽤“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贺兰⼭”和“匈奴”,是⽆可⾮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碧⾎,倾出肺腑。即以⽂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复毫发遗憾,诵之令⼈神旺,令⼈起舞!然⽽岳飞头未及⽩,⾦兵⾃陷困境,由于ji
an⼈谗害,宋皇朝⾃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万貔貅,与中原⽗⽼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字论长短,然即以⽂字论,亦当击赏其笔⼒之沉厚,脉络之条⾿,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乐艺术课也。
【篇⼆】
岳飞这⾸《满江红》,是很引⼈注⽬的名篇。
为什么这⾸词第⼀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尖锐激烈的⽭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兵占领。他很有民族⽓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战功。敌⼈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说:“撼⼭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兵,直⾄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五⾥了。⾦兵元⽓⼤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好的抗战形势,⾮常⾼兴,决⼼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议和,⼀⽇连下⼗⼆道⾦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年之⼒,废于⼀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九岁。了解了这
满江红赏析些情况,对这⾸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业的急切⼼情。开头这⼏句写在潇潇的⾬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也顶起来了。“三⼗功名尘与⼟”,表现作者渴望建⽴功名、努⼒抗战的思想。三⼗岁左右正当壮年,古⼈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功名还与尘⼟⼀样,没有什么成就。“⼋千⾥路云和⽉”,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战⽃。“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兵,收复中原的⽃争,显然起到了⿎舞⽃志的作⽤。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的痛苦。下⽚写了三层意思:对⾦贵族掠夺者的深仇⼤恨;统⼀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诚之⼼。“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北去的奇耻⼤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在今宁夏回族⾃治区的西北边。
有⼀种说法,认为这⾸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就是根据上⾯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
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这⾸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诗:“踏碎贺兰⽯,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贺兰⽯”。姚嗣宗是北宋⼈,岳飞借⽤这个典故,借⽤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缺”,指⼭⼝。“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的刻⾻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所谓
的“胡虏”、“匈奴”,皆代指⾦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旧⼭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在封建社会⾥,尤其在民族⽭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起的。因此,岳飞在这⾸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保卫祖国疆⼟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从艺术上看,这⾸词感情激荡,⽓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
【篇三】
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满江红》英勇⽽悲壮,深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
岳飞精忠报国、⼀腔热⾎的英雄⽓概。这⾸的上⽚,“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
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下到停⽌。抬头远望,⼜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的志愿。三⼗多岁的⼈了,功名还未⽴,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尘⼟⼀样,都是不⾜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千⾥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只要这征途上的⽩云和明⽉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这⼀段表现了岳飞急于⽴功报国的宏愿。
下⽚,“靖康耻,……朝天阙。”靖康⼆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的巢xue,肚⼦饿了,我要吃敌⼈的⾁;⼝渴了;我要喝敌⼈的⾎。我有雄⼼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的决⼼和信⼼。
这⾸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种浩然正⽓、英雄⽓质,表现了报国⽴功的信⼼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侍从头、收拾旧⼭河”。把收复⼭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词,使⼈体会,只有胸怀⼤志,思想⾼尚的⼈,才能写出感⼈的词句。在岳飞的这⾸词中,词⾥句中⽆不透出雄壮之⽓,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按说这是⼀种很惬意的⽣活,可是却按不住⼼头之恨⽽怒发冲冠。⼀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情。
“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说明了岳飞⾼尚的⼈⽣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常巧妙地运⽤了“尘与⼟”;“云和⽉”。表⽩了⾃⼰的观点,既形象⼜很有诗意。
“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很⼤,接着上⾯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为国家收复⼭河,不能等待了!到了⽩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地结束词的上⽚所表达的作者⼼情。
下⽚⼀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把“驾长车、踏破贺兰⼭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都以夸张的⼿法表达了对凶残敌⼈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和⽆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了“收拾旧⼭河”,显得有诗意⼜形象。
【篇四】
上⽚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痛惜前功尽弃的局⾯,也表达⾃⼰继续努⼒,争取壮年⽴功的⼼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来。胸中的怒⽕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阵急⾬刚刚停⽌,词⼈站在楼台⾼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失掉的国⼟,想到了重陷⽔⽕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尖锐激烈的⽭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路请缨,报国⽆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句⼀⽓贯注,为我们⽣动地描绘了⼀位忠⾂义⼠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完成抗⾦⼤业。“三⼗功名尘于⼟”,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功名、努⼒抗战的思想。三⼗岁左右正当壮年,古⼈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功名还与尘⼟⼀样,没有什么成就。“三⼗”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岁。“功名”,即前⾯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之节”为殊荣。然⽽,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受殊荣,⽽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完成抗⾦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样,微不⾜道。“⼋千⾥路云
和⽉”,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战⽃。是对未来的瞻望。“⼋千”是约数,极⾔沙场征战⾏程之远。“云和⽉”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
⾦的胜利,上⼀句写视功名为尘⼟,这⼀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为轻,国家为重,⽣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兵,收复中原的⽃争,显然起到了⿎舞⽃志的作⽤。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的痛苦。“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勉之辞,也是对抗⾦将⼠的⿎励和鞭策。
词的下⽚运转笔端,抒写词⼈对于民族敌⼈的深仇⼤恨,统⼀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诚之⼼。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缺”的原因。⼜把“驾长车、踏破贺兰⼭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都以夸张的⼿法表达了对凶残敌⼈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和⽆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河的宏
愿,把艰苦的征战,以⼀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了“收拾旧⼭河”,显得有诗意⼜形象。
这⾸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种浩然正⽓、英雄⽓质,表现了报国⽴功的信⼼和乐观主义精神。词⾥句中⽆不透出雄壮之⽓,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