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
“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记叙文阅读。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
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
描写春天的短文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孩子。
3.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
(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
4.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短文阅读。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软 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zài  zǎi)许多新鲜的花(辫    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在文中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        陈旧——(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景物。
5.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自然段连用了几个“照亮了”,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清风明月            秋月春花            花好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样子,这样
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爬行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