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与道教风水文化
摘要:写这份道教论文之前,就对黄大仙早有耳闻,但是从没来过金华的黄大仙祖宫,所以这次借着道教的论文题目,特意去了趟黄大仙祖宫座,以窥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黄初平(约328—约386),后世称为“黄大仙”,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黄湓村,一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义乌赤岸。黄大仙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宋代敕封为“养素净正真人”。
关键词:黄大仙 道教 风水 文化 游记
一:黄大仙生平
    据道藏《赤松山志》载: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备德不仕明帝大宁三年四月八日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拔俊秀耸有异相。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其兄黄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来音信杳然,于是跋山涉水四
处寻初平,历年不得。四十年后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问卜初平下落。道士告之在金华山有牧羊儿与其弟相似,并将其带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终于相见。初起见初平神通如此,遂抛妻别子,专心修行。并在仙师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饮泉水,聚天地之灵气,精心研究道义,双双修炼成仙。后隐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并赐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冲应真人小皇君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冲应净感真人,养素净正真人。唐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李白,苏轼,郑士懿等均有诗赞之。历代传颂黄大仙“驱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经济时期大多数港人崇奉赤松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为黄大仙成仙得道的宝地,是吸引众多的信徒日夜向往的仙乡宗庙,他们不远万里来寻仙源,朝圣观光。赤松黄大仙宫将海外炎黄子孙的谆谆爱国之心紧密连接在一起,黄大仙“普济劝善,扶弱救贫”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广为传诵,发扬光大。
二:黄大仙与道教风水文化
面对金华市的一些古村落,如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郭洞易经村等,我们很难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来解释其村落的选址与建筑布局。中国风水关于最佳环境模式中所运用的“四灵兽”原则,在上述村落中并未得到严格体现。传统风水对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即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建筑手法,在上述村落中也不明显甚至是全然不顾(如八卦村)。是什么思想指导着这些村落的选址和建筑布局?大家一直寻不到合理的答案。“八卦”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将八卦之卦象视为遣神克鬼的符图。八卦村的布局是否与道教有关?面对这一问题,我忽然想起听师大的老师讲的黄大仙看风水的故事。在故事中,黄大仙是一位行善扶贫的神仙。故事说有一位大财主,请风水先生选了一块地,准备大造房子。可在这块土地上,早已有一些老百姓造了房子。大财主在准备把老百姓赶走前,欲请黄大仙再看一下这块地的风水,如果黄大仙说这块地好,就把老百
姓赶走。黄大仙同财主一道来到村里,一看果然是块宝地,但黄大仙心想不能跟大财主讲真话,否则老百姓就遭殃了。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此地虽然平坦,但既不靠山,又不藏风,容易散财,像你这样的大财主应该选一块更好的地方。财主听了黄大仙的话,心里顿时没了底。财主心里害怕散财,连忙要求黄大仙选一块聚财的地方。于是黄大仙带着财主到处寻聚财之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选了一块既没人居住也没人耕种的地方。财主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地方到处是山沟,怎么也看不出风水好在哪里。没等财主开口说话,黄大仙就告诉他,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像你这样的大财主应该住凡人不能住的地方。大财主听了黄大仙的话,心里自然高兴,但他还是担心此地不够平坦,造不了自己的“皇宫”。黄大仙就跟他说,你是富人,并不是贵人,贵人可以住“皇宫”,富人应该住“迷宫”。大财主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认为“迷宫”可以聚财,于是就请黄大仙指点房子的布局。黄大仙在山沟沟中为财主设计了“迷宫”。最后,老百姓的房子也保住了。
  这一民间传说,一方面表明黄大仙很好地利用风水文化来平衡社会,不让富人欺压穷人,让穷人过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明道教文化对民间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风水是中国的文化特产,道教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两者有着共同的文化土壤,《易经》是它们共同的文化源头。道教与风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吻合,如对自然之“生气”的探
索,对宇宙神秘性的解释,对彩、方位、数字的特殊处理,对人居环境的追求……甚至风水的经典之一《宅经》也被收入《道藏》。
易经风水道教虽然不同于风水,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一些理论和文化现象人们往往无法区分是属于道教还是属于风水。如风水理论中关于最佳环境模式所运用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是道教的保护神。尤其是两者对方术的一致运用,如道教的斋醮、祝咒、符镇同时又流行于风水之中。而风水的符镇手法与道教的“符”可以说同出一辙,都是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在所要保护的物品之上。镜子的使用等,道教与风水也极相似。如此众多类似的方术,使得许多地方都称看地相墓的风水师为“道士”,而真道士往往也会使用一些类似的方术替人勘察风水或去灾消病。
然而,道教的宗旨决定了其有别于世俗的风水,道教的信仰与风水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道教的本质使得道教建筑在选址和布局上明显超脱于风水理论的限制。如追求名山、不忌山巅、喜欢洞天福地等,这些选址标准已经完全不受风水理论的制约。又如丹鼎派的八卦式建筑,即各大建筑围着绕着中间的丹井和丹炉,按八卦方位一一对应排列,这种布局方式也完全不同于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均衡对称式布局。在道教建筑中,除了奉祀系统的建筑
为服从宗教需要显得比较严肃刻板外,经常会利用奇异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式建筑,充分体现出道教建筑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这是道教“天人合一”观念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道教建设超脱于风水理论的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黄大仙会替财主选址在山沟,且不按常规进行“迷宫”式布局;也可以解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郭洞易经村等金华民居在选址和布局上的特殊性。造就这些古村落的指导思想,与其说是风水理论,不如说是道教文化。黄大仙看风水的民间传说虽无从考证,但黄大仙是道教人物的代表,民间将一系列的道教文化活动集中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