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六大天书:《周易》、《尚书》···每一本都充满大智慧
无字天书我们讲不了,今天要讲的是实实在在的“天书”。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形式上采用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岐伯是谁?有人说岐伯是黄帝的臣子,有的说岐伯是世外高人,住在岐山下,黄帝曾经拜访他。
后人将医术称作岐黄之术,可见岐伯是最主要的角。拥有多项发明的黄帝在这里只是个求知者、提问者。
据说《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七篇著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黄帝内经》了。《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合为162篇。
《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则、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
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一大壮举。《黄帝内经》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应用和良好的诠释,其中的哲学思想令世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部医学著作在很多其他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周易》
周易起源于上古八卦,后来演变成六十四卦。相传上古伏羲氏老爷子,最早画出八卦。后来周文王扩展到64卦,孔子做《十翼》,最终发展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
《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
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先秦有专门讲解易经的经师。
“易”之涵义: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俗称“变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
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9.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山海经》
提起《山海经》,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书里面的神怪故事,不少仙侠类的影视作品及动漫游戏中,也经常会使用到《山海经》中提及的怪物。
《山海经》是保存下来的,记录神怪最早的书。之所以说《山海经》记录神怪早,并不是因为说它成书早,而是因为书中记录的内容是最早的。相较于同样记载神怪故事的《淮南子》,《山海经》编订成书较晚——它是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编订的,而《淮南子》编订则在西汉初。而这里所谓的早晚,都是相对来说,因为根据《史记》记载,《山海经》这书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山海经》记录的应是殷商时期的内容。
《山海经》中内容包括地理、神话、宗教、动植物、矿产、医药等诸多内容,可谓古人的百科全书。也正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驳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该把它如何分类。汉朝时,《山海经》放在“术数略”下面的“形法”类,也就是算卦占卜中的风水相面之类的书籍。隋朝时则放在了史部地理类,而清朝干脆放在了子部小说家类。鲁迅先生说应为‘古之巫书’。”
易经风水
所谓巫,是在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刚刚开始分工时从事精神活动的那类人。这些巫往往都是部落的首领,他们主要的功能是沟通神与人,通过所谓神灵附体,用自己的口说出神的旨意。正因为《山海经》被认为是上古巫书,因此有人认为《山海经》就是记录神怪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信史”。
《尚书》
中国有一部很古老的书,被人称为“天书”。它就是《尚书》。
《尚书》,在先秦的古代叫《书》,后世称为《尚书》。尚者,上也,上古之书。现代的《尚书》共有58篇文章。
《尚书》的内容涉及到虞、夏、商、周四个朝代。所以,又在归类后分别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当然,今天的考古只考出了后三个朝代,专家们对于虞朝基本持否定态度,但不知道学富五车的孔夫子为什么要认可虞朝?
《尚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六大经典之一。由于它的文字晦涩,非常难懂,加之又是孔圣人亲自担任过主编,中国社会从“大内”到“大外”,研究者历朝历代非常之多。两汉之间,曾经刮过一阵《尚书》风,有点像“”中学的书,大家都要读(限于知识分子)。因此,靠此书混饭吃的人多如牛毛,据称仅一位汉代大师门下的徒众动辄上万人,两汉大师如云,徒众自然多得数不清;而对于《尚书》的注疏和理解及发挥,其一人之言可著书数十万字,那时还没有发明纸,都是写在竹片上的,不然相关的著述就更不得了。
《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河图》:
(一)河图之象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二十八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二)河图之数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
地之数化生而已。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