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之韵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韵味之美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可见古诗魅力无穷。常吟古诗,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水准,有益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品读古诗的韵味呢?
一、 反复诵,品味语言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长期以来,很多学龄前儿童就在家长或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唐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因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小学生初学古诗,多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 “ 床前 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 ” 诗中一、二、四句的 “ 光 ” 、 “ 霜 ” 、 “ 乡 ” 押韵,一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教学时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 “ 不求甚解 ” 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二、 创设情境,领悟意境美
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对应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中,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 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 使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庐山 :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表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表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 “ 紫烟、挂、飞 ” 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 领悟到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三、 画诗意图,感受画面美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唐代诗人王维就被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实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使学生产生感性理解,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1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协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体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2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
3 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四、 探求意蕴 ,理解哲理美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句相关的诗句,蕴含着 “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 ” 的深刻哲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情与理。哲理诗中的 “ 情 ” 与 “ 理 ” ,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点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古诗往往通过抒情来说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李绅的《锄禾》: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教师在教这首诗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 ,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第二是形与神。哲 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王之涣 的《登鹳鹊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又要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描写之中的 “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的深刻哲理。第三是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 “ 理趣 ” ,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 艺术趣味,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我想教师如只讲生硬的 “ 理 ” 而忽视 “ 趣 ” ,学生是不会 “ 买帐 ” 的
五  了解作者,体味感情真
      学习一首古诗,必须对其作者有所了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可谓坎坷,四处流浪,生活极不稳定。在颠沛流离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也感受到了动乱所带来的民不聊生。因此,他的诗歌多为写实,充满着现实主义彩。在诗中,他无情地揭露朝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同情广大大众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最好的写照。与此同时,他也有过一段短暂安宁的日子,那就是在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段时间,他心情舒畅,一改往日风格,写了几首少有的写景的诗,如《绝句》、《春夜喜雨》等。这些诗中,尽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了解了作者,了解了诗意,也就了解了其写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再如六年二期课文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意,可以体会到作者与朋友之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深切体会古诗的韵味,体会它的语言美、画面美、意蕴美和哲理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