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学习内容
1.了解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3.关于七绝特点(上)
下面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1.绝句的起源 发展及鼎盛历程。说起绝句,有绝句起源于律诗一说,其要义是绝句截取于律诗,或截于前两联;或截取中间两联;或截取后两联;故绝句又称截句。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之! 其值得商榷要害不是绝句名称的问题,而是绝句起源的问题。我们先看绝句截取于律诗,这说法首先把绝句定义为律诗的儿子,那就是先有律诗后有绝句。到底是不是这回事?几首诗看看,我们就明白了
《玉笥山》
南朝  萧子云
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
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头采碧茸。


《袁宝儿》
唐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虞世南
学画鸦儿半未成,垂肩大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
大家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是南朝、唐初,这两首诗的创作年代,在律诗未形成之前,所以  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是显然有漏洞的。注意:律诗是唐代的产物,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清楚吧。我们既然看出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有漏洞,那绝句源到底在何处?我们先看下面三首,大家依旧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乌楼曲  简文帝
芙蓉作船丝作迮,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度畏风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挟琴歌 北朝 魏收
春风婉转入曲房,兼送小宛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

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怨诗行 南朝 江总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注意乐府诗集我们就能看出点端倪。通过以上三首绝句作者所处朝代和所在文集,我们的结论是七言绝句起源于六朝乐府之七言歌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音韵学的成熟,到唐初沈宋裁律,绝句方登上历史大舞台,又随着格律诗的完善,绝句同五律、七律一同走向鼎盛时期,成为百代不易之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绝句绝对不是律诗的儿子,应该是律诗的兄弟。对于 绝句的起源,我们大体知道这点就行。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先分析两首诗: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谁标出这首诗的平仄,然后分析是否符合替对粘,要求说出这首押的平声韵还是仄声韵?这问题对老师们来说太简单了  还是我来吧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九江秀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声押韵、三平尾、三仄尾、还失粘。像这种虽然押平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它为古绝。再看首:
三绝句 其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大家看,这首押的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押仄声韵,是吧,但不符合粘替对
我们第二格结论新鲜出炉,结论二、像这种不符合替对粘、押仄声韵者亦属于古绝。大家明白了古绝的特点了吗?好,我们接着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七绝 韵字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部 且符合替对粘,那么现在就进入今天的重点 也就是今晚第三个内容
3.关于七绝特点(上)
1)特点界说:简要的说法,绝句就是以最经济的创作手法,描出所写对象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注意这句话:描出所写对象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举例说明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谁写的?盛唐 王昌龄。这首诗就是以最经济的创作手法,描出所写对象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的典型例子。前两句的铺垫,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后两句对如何战斗没有展开的去写,只从侧面抓住前军夜战捷报传来这最精彩的一个片段,注意 
一个片段,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再举一例

诗人李商隐写了二首《北齐》诗:
其中之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里的小怜是谁啊? 据《隋书》记载,南北朝时代齐后主高纬有宠姬冯小怜,又聪慧又漂亮,能弹琵琶,擅长歌舞,后主封为淑妃,她身上的装饰,动辙费千金,后来与周朝的大军在晋州之下相遇,因为小怜的原因好几次失却了战斗的好时机,齐国灭亡,在这里没写齐国灭亡的战场惨败场面,而是抓住齐后主荒唐的一面小怜玉体横陈夜的一个片段,结果是有书信来报周师已入晋阳。真是只要君顾盼,君倾国自倾。北齐的灭亡就这样被小李抓住这一个小小的片段 讽刺的淋漓尽致。
2)现在说说七绝的体裁形式
七绝是每首四句, 每句七字(七言),共二十八字。大家写诗往往会用到拗救吧,在这里,小雨给大家说一下,小雨师傅给小雨强调七绝于律最严格,严禁使用拗救。律绝最常见的是首句就入韵,首句入韵式格律有二
仄起入韵式,是一种。仄(看第2字)起入韵式。格律如下
仄仄(仄起)平平仄仄平(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字)

还要强调一句  平平仄平仄平仄 这种特殊变格都为大家接受并常用,可我师傅 在绝句中让我很少用,几乎不让用。但在七律中常用。
首句入韵式 例诗:
漫兴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首句入韵第二种格式是
平(看第二字)起入韵式
平平(平起)仄仄仄平平(韵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字)

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种首句入韵式的格律大家一定很熟悉,下面我们学习另一个问题
3)七绝的风调

所谓风就是七绝必须具有抒情特。换句话说七言绝句最适合抒情,调是啥,我们调就是指必须严格遵守格律 适于歌唱。(唐代的七言绝句 ,是可以用来教坊谱曲歌唱的,宋代另当别论),具体地说七绝诗要平仄严格,没有拗体,全部押平声韵。这就是我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上面那两种格式写绝句的根据。下面咱们用具体的例子加深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由笛声写起。袅袅如丝、悠扬婉转的笛声,不知自何处飞起,所以首句采用疑问的句式,笛声时断时续,似有若无,故有以字冠于字之上,接下一句写笛声随风声灭,洒满了整个洛阳城,”“二字,用得极为妥帖,利用通感的修辞手段,将听觉通于视觉,形象地写出了夜阑更深,笛声飞扬的环境气氛。通感,大家咋理解?通感是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
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接着分析:第三句笔锋一转此夜曲中闻折柳将笛声的内容点明,《折杨柳》是汉横吹曲,内容多表现离愁别绪,从闻折柳三字即可以想见那笛声的深沉哀婉了,处于春夜良辰,客居异乡的旅人自然会生寂寥索然之感,更何况又听到那忧伤如诉的曲调,怎能不触动远别家园的游子那一副思乡的柔肠!所以第四句便用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反问句式作结,全诗缓缓写来,不急不徐,深切地表达了对故乡眷念的感情,这首诗就合乎 律绝风调 的要求。全诗抒发了一种荡人心神的乡思,柔情如水,感人至深,具有浓郁的抒情彩,就全诗的形式音韵来说:其一,基本上合于平仄规定。其二,全诗押平声韵,语调舒长,不升不降,适于吟唱。其三尾句以问句结之,以便一唱三叹,更能收到语近情遥有弦外音,使人神远(沈德潜《唐诗别裁》)的艺术效果。总结:律绝最适合抒情,要严守格律要体现音律美!明白了吗?总结:律绝最适合抒情,要严守格律要体现音律美!下面学习最后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