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 PRESENCE
关于堵车的起因,有人说就是因为车多路少。可是假如你去过香港或者日本,就会发现那边的道路更窄,车也不少,但拥堵情况要比北京好很多。事实上,除了平壤,世界上大概再没有一个城市拥有北京这般宽阔的机动车道了。那么为什么我们每天还堵得死去活来呢?一些平时经常思考的读者这时候应该会联想到一个关键词:城市
规划。城市规划有多重要?看看周成虎院士怎么讲:“我们常常有一句话,叫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生活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天通苑,我们也把它叫‘睡城’,每天有63万人睡在那儿。早晨,我们就像赶鸭子一样被赶出来,到了晚上,再回到那里去。5年之内,城市的交通堵塞不堪。这就是我们说没有搞懂一个城市里面的情况。”换句话讲:如果天通苑不被设计成一个超大型的功能单一的住宅区,而是在周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各种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等,每天早晨就不会有那么巨大的人员流动量,周围的交通状况就会得到根本性的缓解。而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地方政府一直在强力推进的北京“去功能化”,实际上也是对几十年来“拍屁股式”的城市规划所
带来的种种恶果的一种补救。地图中的大数据
你以为周成虎是搞城市规划
的?并不。周成虎的专业是遥感地理(从飞机或卫星图片中分析地理数据),但他显然是对城市规划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因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只有用遥感地理的海量数据支持,才能做出合理而完善的城市规划。在周成虎的设想中,如果人们能将地图作为一种方法论,去处理、分析其中的大数据,就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得到无穷无尽的科学发现。
大到自然灾害的预测和灾后处置,小到一个公路收费站的位置,无不与遥感地理息息相关,而作为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的周成虎,就是我国环境遥感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地理学是万金油”地理学与交通、工业、人文、城市等领域交叉,就能演变成新的学科。周成虎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利用人们的手机信号,到人口流动的变化规律,进而去研究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探索城市动力特征。“这其实就是一种地图。”在地理学的定义中,地图是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的数据集成、分析表达的一种方法、技术和理论体系。尤其是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后,地图就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比如,若人们能够画出节假日期间人流、物流地图,就能到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若在地理学的定义中,地图是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的数据集成、分析表达的一种方法、技术和理论体系。尤其是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后,地图就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周成虎  用“地图”让城市更美好冯凡
文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专家,九三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