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贬⽂⼈的⼭⽔情结
⽂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
——以复习唐宋被贬⽂⼈散⽂为例
江苏⾦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213200)
⼀、⽂学教学内容的⽆视与缺失
进⼊初三阶段,⾯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线语⽂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于没有明确的复习⽬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复习陷⼊⽆序、⽆味、⽆效状态。
对⽂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视,成为当前初三语⽂复习课的⼀个主要缺失环节。⽽⽂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教学⽬标,同时也使中学⽣缺失了⼀系列⽂学作品的整合阅读复习活动,阅读品质得不到锤炼,阅读⼼智也得不到很好地开发。
因⽽,开挖⽂学教学的内容,成为当前初三语⽂复习课的⼀项重⼤“课题”。
⼆、⽂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
根据上述现状,我们把初三春学期⽂学作品的复习,分成两个专题来展开研究:古典⽂学与现代⽂学。把两个专题⼜分设为四个分⽀(共⼋个⼩课题):
古典⽂学作品——古代散⽂、古典⼩说、古代诗词、明清话剧。
现代⽂学作品——现代散⽂、现代⼩说、现代诗歌、现代话剧。
然后分由语⽂组的⼋位年青教师各领衔⼀个⼩课题,选定复习篇⽬(课内外结合),选择⽂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拟定复习⽬标、授课时数、授课步骤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活动⽅案,先在备课组交流、讨论、通过,然后再批准执⾏。
以古代散⽂专题的复习为例,我们做了如下⼩课题研究——
(⼀)选择复习内容(篇⽬)
以苏教版初中《语⽂》为例,六册书共提供了如下25篇古代散⽂(《三峡》《梦溪笔谈⼆则》《论语⼋则》《赵普》《黔之驴》《晏⼦使楚》《⼈琴俱亡》《记承天寺夜游》《治⽔必躬亲》《马说》《陋室铭》《⼝技》《宋东阳马⽣序》《⼩⽯潭记》《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
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章》《愚公移⼭》《出师表》)这些散⽂,相隔年代久远,描述内容驳杂,主题风格不⼀,势必给复习带来诸多⿇烦。
于是,我们决意,选择课外与之配套的散⽂,编写配读作品,分专题开展复习。如:诸⼦百家散⽂、《史记》选读、魏晋散⽂选读、唐宋散⽂选读、明清散⽂等。这些专题的设置,⼀⽅⾯把上列课内散⽂做了清晰的分类,理清了复习⽂学作品之古代散⽂的思路;同时,把复习这⼀枯燥乏味的活动引向纵深,使学⽣循着课内散⽂的⾜迹,⾛向课外古典散⽂的道路,既增加了⽂⾔知识,也拓宽了⽂学视野。
(⼆)重组课内外⽂学内容
然⽽,以上篇⽬,头绪多,内容杂,复习时如果⾯⾯俱到,则会耗时太多⽽收效甚微;如果草率处理,⼜会使资源流失,失去培养学⽣涵养⽂学素质的⼤好时机。因此,我们采取了对部分内容重组的⽅式,把古代散⽂的复习内容定位为课内外打通,开展系列复习——⼩课题研究。如,对唐宋散⽂,我们分成以下四个⼩专题:
A唐宋被贬⽂⼈的悲悯情怀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游褒禅⼭记》等。
B唐宋被贬⽂⼈的⼭⽔情怀
《醉翁亭记》《⼩⽯潭记》《钴鉧潭西⼩丘记》《丰乐亭记》《超然台记》等。
C唐宋被贬⽂⼈的风⽉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前⾚壁赋》《超然台记》等。
D唐宋被贬⽂⼈的讽喻情怀
《黔之驴》《陋室铭》《⽇喻》等。
每个专题从课内到课外,由⽂字、⽂学到⽂化,逐⼀整理、归类、分析、鉴赏,从⽽渐次提升学⽣的⽂学素养与⾃主复习的能⼒。
当然,具体到每⼀堂复习课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及不同学情,作更⾼明的⽂学内容组合,使复习课变⾝成新授课,使被动复习变为⾃主研发。下⾯以专题“唐宋被贬⽂⼈的⼭⽔情怀”为例,说说⽂学复习课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教学⽅式的改变与运⽤在学⽣课堂所发⽣的微妙变化。
三、⽂学复习课的教学与运⽤
专题:《情何以堪——唐宋被贬⽂⼈的⼭⽔情怀》
【复习⽬标】
1、选择的三组诗⽂,从不同⾓度作⽐较式的复习;
2、整合课内外诗⽂资源,温故、知新、拓展。
【复习过程】
A、温故导⼊
(按:这是初三年级的⼀堂古代散⽂的复习课)
昨天,我们说到唐代⽂⼈刘禹锡被贬“巴⼭楚⽔”之地,发出了“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的感慨;宋代⽂⼈范仲淹左迁河南邓州之时发表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豪情。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组唐宋被贬⽂⼈的作品,看看他们情何以堪,情何以载!
B、观画品诗
(⼀)观看“独钓寒江雪”图,复习《江雪》。
1、朗读《江雪》,说说该诗的意象有哪些,中⼼意象是什么?
意象:孤⾈、千⼭、江雪等;中⼼意象:孤⾈。
2、诗⼈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孤”:孤单(⽆⽣命的)——孤独(有⽣命的)——孤傲(有张⼒的)。
3、诗⼈当时是什么形象?他外观世界,内视⼼灵,分别看到了什么?
载,情⾜以堪。
4、背诵⼩诗。
(⼆)观图,复习《画眉鸟》《⽔调歌头》。
6、⼩结: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鱼眠,起舞弄清影;只需⼀杯清茶,⼀盏薄酒,⼈便如天地⼀沙鸥。这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远去,唯剩下能包孕天地般辽阔澄净的⼼魂与情怀。情何以堪,情何以载?唯有“江船、⼭⽔与风⽉”⽽已。
这种情怀在三位作者的散⽂作品中,有着更为充分的体现。
C、读⼈品⽂
(⼀)通读《⼩⽯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三⽂,判断:
1、三⼈在⽂中分别是什么形象?
2、提取三⽂中出现的情感词(相同的)。(答案见下表)
(⼆)⽐较鉴赏
3、三种“乐”分别借助于哪些不同的意象(载体)来承载的?
《⼩⽯潭记》:潭⽔、⽯底、青树、翠蔓、⼩鱼、⽯岸等;潭⽔荡涤“我”原本浮躁的⼼灵,凄清之境包裹了“我”,使“我”沉静、安宁。
《醉翁亭记》:⼭峰、酿泉、野芳、佳⽊、肥鱼、洌酒等;酿泉滋润了琅琊⼭,养育了滁州⼈,也陶醉了“我”原本衰⽼的⼼魂,今朝有酒今朝醉。
《记承天寺夜游》:积⽔、明⽉、藻荇、⽵柏等;如⽔的⽉华,皎洁、透明、纯粹,包容
4、这三种的“乐”的实质⼀样吗?分别为什么⽽乐?
《⼩⽯潭记》:闻⽔声⽽乐、观游鱼⽽乐——乐中藏哀(保持孤傲之⾻)。
《醉翁亭记》:闻⽔声⽽欢欣、赏亭⼦⽽欢乐、饮酿泉⽽快乐;乐在物丰民安,乐在民风和谐,乐在禽鸟⾃在,乐在与民同欢。
《记承天寺夜游》:见⽉⾊⽽欣然,寻怀民⽽悦然,赏明⽉⽽释然。乐在与友共话之逸趣,乐在⼼怀明⽉之闲趣。
(三)⼩结整合:说说三篇散⽂不同的题旨。
《⼩⽯潭记》:开掘⼩⽯潭,物我同化,发现⾃⼰。
《醉翁亭记》:建造醉翁亭,⼈⼈合⼀,发现⾃⼰。
《记承天寺夜游》:⼼怀明⽉,天⼈合⼀,发现⾃⼰。
D、读⽂品⼈
(⼀)探寻被贬⽂⼈作品抒情达意的载体。
1、通过⼀组古诗与⼀组散⽂的复习,你有没有发现被贬⽂⼈内⼼的苦闷、彷徨、抑郁、不平之情,以何堪,以何载?
以“⼭、⽔、⾈、⽉、酒、乐”等为抒情载体,把被贬的苦楚、郁闷、⽆奈来承载。
2、让我们引进三位作家的另外三篇散⽂(节选),通过⽐较阅读,捕捉⽂章潜藏的作者情怀及情感载体特点。
不同⼀作家同类作品之情怀的⽐较——《西⼩丘记》《丰乐亭记》《超然台记》(表略)。
3、让我们再来看看同⼀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情感宣泄的⽅式。
同⼀作家(欧阳修)不同作品之情怀的⽐较——《画眉鸟》《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表略)。
(⼆)这给我们未来写作记叙⽂以什么样的启⽰?
1、艺术起于细微;真情起于细微。
2、真情实感需要借助于形象的载体(意象、意境等)来承载;因为形象的⼒量往往⼤于思想的⼒量。
(三)由⽂品⼈
3、看了三组诗⽂,你觉得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分别是什么样的⼈?(略)
4、回读《江雪》⼀诗,我们发现,它还是⼀⾸藏头诗,四句话的开头四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柳宗元的“专利”,它也是被贬⽂⼈欧阳修、苏轼共有的情愫。但这种“孤独”⽐之于⽣命之⾈之重、⽣命之流之长,⼜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正是这份沉重的孤独,洗涤了这些被贬这原本不平与烦躁的⼼性,灵魂向宁静⾛去,⼼胸放宽,与天地同⼤,⾄于,⼼藏江雪、怀抱明⽉、超然物外、恬然⾃适。宁静成为他们⽣命的最美姿态。
E、布置作业,收束授课
1、课后,请按照今天的⽅式复习,完成以下两张表格。
同⼀作家(柳宗元)不同作品之情怀的⽐较——《江雪》《⼩⽯潭记》《西⼩丘记》(表
格设计同上)
同⼀作家(苏轼)不同作品之情怀的⽐较——《⽔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表格设计同上)
2、尝试⽤今天⽐较整合的组材⽅式,复习王安⽯的诗词⽂。(课内两篇加⾃选课外⼀篇)
3、结束的话——
唐宋⽂⼈被贬之多,多过⽜⽑。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秦岭;⽩居易左迁浔阳江头作《琵琶⾏》,刘禹锡谪迁巴⼭楚⽔吟《陋室铭》,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唱⼤江东去……
底层的⽣活丰厚了他们的阅历,贬官的⽣涯锤炼了他们的意志。于是,⼀批⼜⼀批忧国忧民的⽂⼈,跋⼭涉⽔、泛⾈踏⽉、把酒临风,且⾏且吟,他们的⼭⽔情怀,凝结成唐风宋雪,蔚然成诗、成⽂、成画、成⾳、成品。
⽂品如⼈品。品唐宋被贬⽂⼈之诗⽂,品出的是⼀个个散发着独特⾹⽓的灵魂(精神的贵族)。孤独使他们厚重,宁静使他们美丽。
再翻开那些历代被贬⽂⼈的轶事,眼前似乎⼜浮现出那空明如积⽔的⽉华中,伴着孤独的船桨声,⼀批批⾏⾊匆匆、⼼绪悠远的过客,轻轻敲开⼀扇扇门扉。这不是梦幻,这是历史,这是真实。这批优秀的被贬⽂⼈,永未离去,他们因其闪光的⽂品与⼈品,⽽永远活在我们的⼼间……
【教学反思】
古代散⽂,尤其是唐宋散⽂素来是中考复习的难点,也是重点。怎样在有限时间⾥达到相对⾼质量的效果,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从唐宋被贬⽂⼈的诗⽂⼊⼿,以⽂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发端,我重组了苏教版初中教材的六个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潭记》,欧阳修的《画眉鸟》《醉翁亭记》,苏轼的《⽔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把他们做了体裁的分类合并,就有了“组诗”及“组⽂”的整合与⽐较阅读。后来⼜想,既然是以⽂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发端的复习课,不如再引进三位作家的⼀组散⽂,既扩⼤资源,⼜拓展学⽣的视野与品鉴能⼒,于是⼜有了⼀组“类⽂”。这样,整堂课的前半部分变出现了由诗⽽⽂,由课内到课外的⼀个⾃然的整合,经济地开拓了课堂时间与空间。
这堂课的后半部分,我想再在三组诗⽂的横向⽐较上,再做⼀次纵向的组合,既鉴赏同⼀作家在不同作品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这样,课堂形成了⼀种纵横交织的⽹状结构,真正使学⽣的思维打开,复习与新学双丰收。人琴俱亡
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上来看,⼀是指向⽂学鉴赏的复习,使学⽣的品鉴能⼒有所提升;⼆是指向
⽂化传承的新授,使学⽣超越传统的复习课,得到唐宋被贬⽂⼈深陷逆境但依然⼼怀释然的中华⽂化的洗礼。
当然,⽂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必须严格遵循中学⽣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的阅读期待,形成阶梯分明的“专题链”,营造个性鲜明的语⽂味,从⽽有效推进学⽣的思维发展。⽽⽂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使原本迷茫⽽繁复的语⽂复习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层次递进;教师有计谋,学⽣有看头;学⽣有兴趣,教师有机智。因⽽,⽂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在语⽂教育中⼀定⼤有可为,期待⽅家指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