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文言文复习
(一)《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诣王()曷为()    为枳(zhǐ)非所与熙(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    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何坐(犯罪)  诣王 ()      固善盗(本来) 叶徒相似  (
其实味不同 (果实)    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 
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
 ⑴之 楚王闻之(这件事)                      ⑵为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齐之习辞者也()                            何为者也  (
吾欲辱之   (他,代晏子)                    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
 ⑶使:晏子使楚(出使)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⑵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              ,在本文晏子说这话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南橘北枳      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8、你喜欢文中的晏子吗?为什么?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出众的辩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文章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二)《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刘义庆(人名)的《世说新语》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猷(yóu) 笃() 舆() 恸(tò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俱病笃 () ((病)重)                何以都不闻消息 (即以何,为什么) (总、竟) 
语时了不悲(完全)    索舆  () (轿子)      素好琴 (一向、向来) (喜欢)   
径入   (一直)    你既不调 (已经)    因怯绝良久 (于是,就) ()   亦卒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⑵语时了不悲。                  译文: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⑶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文: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⑷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
猷)也死了。
5、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 “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⑵ “恸绝良久”——这是兄弟情深的真实表现。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8、回忆你过的古诗,写出两句能表现深厚的兄弟之情的诗句。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是   柳宗元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洌(人琴俱亡liè) 佁然()  俶尔(chù) 翕忽() 差互() 悄怆幽邃(qiǎo) (suì)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清洌(清澈)    可百许头(大约) (表示约数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蛇爬行那位弯曲) (或现或隐)     
凄神寒骨(使……凄凉) (使……寒冷)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下见小潭(向下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的词语。
⑴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⑵清  水尤清冽  (清澈
明灭可见      (可以                    以其境过清(冷清清,凄清
⑶乐  心乐之    (以……为乐)           ⑷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隶而从者(跟随
⑸以  全石以为底  (把,用)      卷石底以出 (连词,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7、请从文中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