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歌沿袭了魏晋诗歌的朴质风格,进入了更为精致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朴质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他继承了古代农业诗歌的优良传统,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他的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题材,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为诗歌世界增添了一抹生机。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第一,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由衷的喜爱。第二,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其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第三,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他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而有意境。《归园田居》其一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第二,是平淡而又淳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这主要是说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在诗里,一切如实说来,都是极普通的田家语,甚至很少用形容词,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对桃花源的描写既平淡自然,又亲切淳真。第三,是平淡与豪放。这是指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由于诗歌的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他的田园诗显现出来的是闲散冲淡,而一些咏史等诗却是豪放有力。
陶渊明的诗题材贴近生活,思想感情深刻。陶渊明的作品大多以农村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题材。陶渊明诗歌的优点在于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热烈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