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简短诗文
1.小学党进来,急求小学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没有的话推荐几首简单有名
LZ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陶渊明的诗比较有名的首当其中便是《饮酒》其五(饮酒有很多,这个比较有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小学学过的他的诗篇可能只有这么一首诗,要么就是另外的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码字辛苦,望采纳。
2.陶渊明的诗(短点的)
饮酒二十首并序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3.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比较(要简洁点的)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摘要】:在诗歌史上,陶渊明和谢灵运往往被并举为晋宋诗坛两颗璀璨的明珠。
陶渊明是魏晋诗风的集大成者,是文学史上大力创作田园诗歌的第一人。而谢灵运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
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本文将从两人诗歌风格、用词等方面分析,陶谢诗歌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玄言诗、词藻、兴趣、结构特征、家庭背景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卓越诗人。他们差不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思想上都受过儒家和道家的影响:都有着执着的济世意识,又都热爱大自然,盘桓山林;两个人还有着类似的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又复隐的人生经历。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在意境画面和艺术结构上都呈现着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作为艺术对象的山水和田园有关,也是诗人审美心理心态的自然外现。一、两人诗歌特点的比较(一)、对玄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上陶渊明继承和发展了玄言诗,将玄言诗融入日常生活中。
玄学强调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
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东晋玄言诗也因此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饮酒》(其五)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的答案,在他的生活中就可以到,他在东篱下采菊,无意中见到了南山,看到了南山的归鸟,体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谢灵运则一扫玄言诗的“淡乎寡味”,将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他的诗是先大肆写景,再总结谈玄,山水是他悟道德手段。
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前六句都是写景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先总写自己一天游石壁的观感,又详写了湖中晚景。在最后两句“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才写游后悟出的玄理,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的自然境界追求。
(二)、在语言、辞藻运用上谢灵运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中,喜欢用各种较生僻难懂的字词,描述一般人少见或难见的事物,以炫耀自己的博识才气。谢灵运是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赋家。
汉赋那种铺排扬厉的风气到他的手中虽已减弱但并未绝迹。谢灵运把写赋的手法运用于诗歌,在诗歌意境结构上表现为前后左右上下照应,面面俱到。
表现在诗歌语言上就是各种僻字生词的运用,如“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的“鲦”等。
谢灵运内儒外佛的思想基础、与众多名僧法师长期交往的人生经历,不仅使他偏爱幽寂闭
塞的意境,而且促使他运用大量佛语人诗,用大量佛家典故人诗,如《过瞿溪山饭僧》与《净土咏》二诗中的“息心”、“净土”、“观”、“三界”、“法藏”、“弘誓”、“乘化”等词都是佛家用语。与谢诗相反,陶诗大量采用俚语、俗语和口语入诗,语言纯以自然本的朴素美取胜。
在陶诗里,我们很难到华丽的词藻,绚烂的彩和僻字生词。陶诗所选择的词语大都是一些朴实常见的词语,又如“草屋八九间”“草盛豆苗稀”、“清晨闻叩门”、“风雨纵横至”。
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词语,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从谢诗复杂的语言和陶诗朴素清丽的语言上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谢诗不像陶诗那样广为人们传诵。
(三)、审美兴趣与结构特征的不同比较陶谢的山水田园诗,我们不难看出,谢较注重对山水局部景观之精妙的刻画与描绘,陶更注重田园整体境界和谐氛围的烘托与传写。谢灵运善于发现和描绘山水景物的特征与精妙之处。
像“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类,但他无意于景物的充分描
绘,游观动态每每使他的笔触很快地从某一景物跳到另一景物,所以谢诗略显单薄,尽管许多山水景物描摹得十分微妙生动,但有时景物与景物之间推移转接的节奏过快,似乎显得缺乏内在有机的联系与和谐的过渡。相对陶诗而言,谢诗更注重的是动态过程中山水景物时间意味上的有序性,而多少有些忽视空间意味上的简洁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