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4、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3、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法。
  (1)搜集作者生平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志趣爱好、所属流派及文学成就等。老师发放相关详细资料供学生参考。桃花源记陶渊明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朗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晰,即字音咬准、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读出抑扬顿挫之情。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彩,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课本注释也较详细,教师可适当点拨翻译技巧鼓励学生反复通读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大胆试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点拨。
  4、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环节主要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以美丽的桃花图片导入,看到如此美丽的桃花,你能想到那些关于桃花的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文,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二)回忆旧知、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出示在黑板上,然后明确每课时的目标(本课时完成目标一、二)
  1、了解陶渊明,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除下列字词障碍(用幻灯放映出来)
  豁然 俨然 黄发垂髫 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阡陌
  2、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做些断句讲解和师范:(用幻灯投映)
  A、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一般都是按意义单位划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划分)
  B、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老师可适当作些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朗读技巧的指导: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轻重缓急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清晰响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四)理解、积累文言字词、通译全文(用幻灯片投映出来)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