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古诗
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古诗 1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咏元宵(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释义:
第一句写的是一位贵人乘着轿子卷起轿帘欣赏街上热闹的场景;
第二句写的是卖东西的小贩们看到贵人掀起轿帘,便争先恐后地跑到轿子前推销自己的货物;
第三句写的是来推销物品的人太多挡住了轿子的去路;
  第四句写的是那些小贩们有些无赖了,如果贵人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便不愿意离开。
《元宵煮浮圆子》宋 周必大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
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2.关于汤圆的诗句古诗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关于汤圆的古诗如下: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bai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望采纳
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古诗 3
关于元宵的诗句如下:
一、《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二、《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4.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
  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5.关于汤圆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宜水煮,水煮汤圆滑而不腻,口感更佳。而且吃汤圆的时候可以喝少量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汤中的营养不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