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
关于规范我市医疗陪护市场的建议
目前,我市陪护市场基本处于松散状态,陪护工的来源主要是靠熟人介绍、自行揽活等。陪护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庭的“人手”困难,但松散缺乏监管的陪护市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一是陪护市场用工职业水准较低。目前我市的护工绝大多数未经过专业护理培训或岗前培训,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消毒隔离、安全防范及护理技能。二是陪护市场缺乏管理手段。因缺乏对护工的有效管理依据,一旦因某种原因发生纠纷,常常是患者受委屈,医院疲于应对缓解矛盾,给本以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三是陪护服务收费缺乏标准。根据在市人民医院的调查,患者聘用护工的费用低的150元/人,高的180元/人,少数200元/人,具体价格全由双方讨价还价而定。建议:
1.制定地方性医疗陪护管理办法。可参考《深圳市医疗机构陪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市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市医疗陪护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黄山市医疗陪护管理办法,对医疗陪护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医疗陪护服务中介组织和企业等的义务和责任等,院方对院内从事陪护活动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权限、职责等,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
2.规范医疗陪护市场监管。政府引导中介组织、企业合法有序规范地进入医疗陪护市场,将松散的陪护人力资源有序的汇集起来,以便于职业培训和职业准入。市卫计委等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各类医院,通过
设立院内陪护机构或通过招标方式聘用社会化护理服务公司,派遣建立具备护理技能的服务人员,从事医疗陪护工作
3.建立配套的黑护工清理机制。在出台地方性医疗陪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卫生主管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违法违规从事医疗陪护活动的黑护工进行清理,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关于恢复“门前三包”制度的建议
“门前三包”制度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因其具有广泛的众性、自觉性、现实性和长期性,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的“门前三包”制度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市容环境的维护。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荣誉,其创建主体理应是全体市民,政府在其中起倡导和协调作用。一旦市民成了看客,创城工作,人人有责,从何谈起?主体错位,或缺席,少有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满意度如何提高?建议:首先从恢复“门前三包”制度开始,让主体归位:1.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门前三包”制度,是政府分解落实管理责任的行政措施,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依据。要恢复“门前三包”制度,首先要制定好相关的法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明确管理职能部门,做到权责统一。
2.在沿街商铺先行推广。与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大对沿街商铺的宣传力度,让商户明确其
责任义务。在推行前期,适当的进行优秀街区,优秀商户评选工作,以鼓励表彰为主,惩罚处理为辅,加大商户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商户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
3.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在推广初期发现的问题要做好指导教育工作,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对较差的及时纠正。在不增加市民过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广大市民文明创城的参与度。
关于加大限塑令落实力度的建议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2008年6月1日实施。实施初期,宣传力度大,氛围浓,当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塑令”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大量充斥市场并免费提供;正规超市和商场虽然在收银处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但存在大量手撕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如称重商品,一律使用塑料袋,且用封签封死,启封即破,不能再利用。加之,绝大部分商家和消费者没有形成自觉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的意识和习惯,不分类、不处理,随意抛弃,塑料袋成为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究其原因:一是塑料袋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暂时难以被其它制品所替代;二是“限塑令”执行不严,存在先紧后松,时紧时松,缺乏持续性;三是民众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白污染”的严重危害性。目前,除科研部门在加快研制可替代制品的同时,建议:
1.严格执行“限塑令”。商务、质检、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各项限产、限售、
限用塑料购物袋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重点检查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单位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合格情况;引导商家和民众合理使用塑料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
2.加大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机关、团体、企业、社区、学校等广泛宣传白污染不可降解的严重危害性,以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关于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停车难的建议
在农村,“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新的安全隐患和矛盾聚集点。原因是农村道路大多狭窄,村庄又缺少规划,特别是山区,住宅多建在山脚底或半山腰,周边空间狭小。建议:
1.将农村停车场建设纳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加以破解。
2.停车场的选址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利用村庄的闲置地和非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审批。
3.停车场的建设切忌盲目贪大求洋,可利用村中零星土地,建设多个小型停车场,还可采取预控用地的方法,结合便民超市、村委会、活动中心等进行预控布置,实施“一场多用”。
4.鼓励交通便利的农户,在新建房屋时,兴建架空层,多建停车库,村民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其租赁停车位。
关于加大乡镇工作人员补充招录力度的建议基层工作人员招录与培养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突出基层导向,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基层干部队伍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今年年初,紫阳县政协就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从中发现基层编制和人员紧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行政编制十分紧缺。紫阳县现有人口35万,共有行政编制1502名,占比为4.3‰,是全省行政编制最紧缺的县。在脱贫攻坚中,每1名干部(含领导)平均包联贫困户35人;尤其17个镇行政编制提案范文
605名,与各镇承担的工作量极不相适应。
二、事业人员严重不足。全县有事业编制4504名,实有人员3996名,事业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维持正常运转,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只能大量聘用临时人员,既保证不了人员素质,又增加了基层政府开支,加重了乡镇负担。
三、乡镇干部青黄不接。全县机关干部平均年龄41.3岁,干部老龄化严重,存在断档现象,2018年预计退休机关干部166人;乡镇年轻人短缺,尤其是一些高水平、高技能的更少,目前30岁以下的副科领导不足5人。
建议:
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市编委按照人口数和工作任务动态调整行政编制,充实基层力量。当前,各级权责下沉基层,应按照人口数、工作任务等,对行政、事业编制等重新核定,进行动态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
二、稳定招录人员。严格按招录计划分配,人员招录向基层部门倾斜,杜绝借调和截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考虑其工作量大和任务繁重的特点,在人员招聘时,应在编制限额内予以适当倾斜。在录用分配时,要严格按照招录计划进行分配,分到乡镇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流或者借调。已被借调的人员,借调时间到期时必须回到原单位。同时,每年对乡镇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核查,杜绝人岗不符、长期借调等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发掘和发挥现有基层人员的作用。
三、创新人员招录渠道。公开招聘时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聘,真正留住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才。在人员招聘录用时,建议拿出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