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
关于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全科医生在基层为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卫士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目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距“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差距较大,尤其是贫困山区卫生设施和健康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基层全科医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岗而来,缺少全科医学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必要实践经验,众对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缺少信任。
三是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对订单免费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违约,缺乏有效制约机制;二是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进行三年全科住培,且工资由基层卫生院负担,造成其不愿意接纳订单定向培养生。建议:
1.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县级综合医院要成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重点基地,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严格动态管理。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补助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全科医师培养,并向贫困山区重点倾斜。
2.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晋升和激励机制。建立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相对独立评审体系,注重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增加基层全科医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全科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考
评机制,采取特殊津贴、岗位补贴等提高其工资待遇,解决基层留得住和吸引高水平全科医生问题。
3.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和培训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矛盾。通过医联体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级医院带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乡镇卫生院,确保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执行,带动帮助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4.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政策。鼓励本地贫困生签约本地订单免费定向大专层次全科医生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乡镇卫生院聘(录)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同时做好保障工作,让基层卫生院留住人才。对经培训合格全科医生(含助理)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同时加大对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违约者处罚力度。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提案范文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乱排现象普遍;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等,这些问题严重危及到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安全,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要改变农民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广播、横幅、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
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
2.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同时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加大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针对集镇街道、学校、河流等重点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
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4.调结构促升级,强力控制村镇企业污染。努力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于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基层委员反映,我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民办幼儿教育问题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佳。农村民办幼教点和幼儿园大多是利用私房或租赁场地,教学空间狭窄,卫生、安全、游乐等设施欠缺。二是安全隐患不少。存在食品留样不
坚持、玩具消毒不定时、教职工体检和幼儿健康检查不健档等。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无编制,普遍存在学历不达标、综合素质不高、教职员工数量不足等。建议:
1.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均衡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投入为辅的办园模式。
2.要多项措施并举,不断强化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妥善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健全幼师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3.要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对幼教点、看护点要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导检查和常态化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保教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省市一类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市民特别是山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全市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别管理部门和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还有个别甚至在迎接检查或参加活动时弄虚作假。二是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
特体育学校数量较少,体育特长生没能得以更好的培养。三是工作保障不力。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
的工作总量、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的评价不准确;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个别县(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开发、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不标准、不平整,甚至有安全隐患。
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督促落实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坚持评估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办法;继续坚持体育中考成绩分析公告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器材购买、管理、使用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一批体育特学校,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或教练,招收体育特长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从小进行专项培养训练;所有比赛均评选“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在单项和年度体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