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品梗概+精彩片段)同为一组。本组课文是围绕“外国名著名篇”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本课的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教学背景】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思、批注阅读感受、读出疑问……但他们读书时常常在情节上打转。学生读过许多童话故事,一至五年级的教材中也学过一些童话故事,可以说,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是非常熟悉的,童话是儿童最容易亲近的文学作品。学生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在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和对童话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童话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的认识,感受童话的写作特点,对进一步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产生兴趣,积累童话的阅读方法。
在情感层面,学生在读故事的时候能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同情心。如果让学生学完课
文后去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他们会写得无比生动,学生说的可能是空话、套话,我认为这样做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可怜人,孩子们避而远之,嗤之以鼻,嘲弄不屑的却大有人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还在于教育学生尊重人,特别是那些穿着不整的生活贫困的人或残疾人,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寻身边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卖火柴的小女孩”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女老少,把自己的爱心付诸行动,不对那些人指指点点,不围观,不嘲笑,尽自己所能去帮帮他们。这样的引领就具有了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课文中加注拼音的生字:哆哆嗦嗦、蜷、哧、梗、捏;需要带儿化的:小女孩儿、雪花儿、一双小脚儿、一双小手儿;一些需要注意的多音字:裂缝(fèng)、暖和(huo)、薄(báo)纱、画片(piàn)、明晃(hung)晃、喷(pèn)香。正确书写六个汉字:乖、裙、兜、币、哎、橱。重点指导“兜”的书写。
2、抓住时间、地点、环境和小女孩现实生活、幻想内容的特征,概括主要内容。
3、认识作者运用幻想来写童话的方式,体会其幻想在本文的作用;了解幻想与现实反复交替的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写表达的效果,深入体会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小女孩的可怜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5、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作者运用幻想来写童话的方式,体会其幻想在本文的作用;了解幻想与现实反复交替的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写表达的效果,深入体会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的“嘴上带着微笑”以及两个“幸福”。
【教学过程】
步骤一:教师引读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天气里——(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师)本来,大年夜是万家团圆,享受温暖与快乐的时刻,可是——(生)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师)本来,天寒地冻,应该穿上厚厚的棉鞋,可是——(生)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穿的是一双拖鞋,又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师)本来有热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困难并不可怕,可是——(生)这一整天,谁也没买
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小女孩是非常美丽的,雪花落在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可是——(生)她没有注意这些。
(师)本来,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在家中可以享受亲人的爱抚。可是——(生)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教师小结:这一个个本来都是平常的,可是安徒生所描写的小女孩的处境却和我们经验中的认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作者所创造的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
【设计意图:教师引读,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目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处境与我们的经验认识的巨大反差,在对比感同身受,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孤独、悲惨。】
步骤二:聚焦幻想部分,体会童话中幻想的作用。
1、出示语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你能体会到——
2、小女孩擦然火柴,幻想出了哪些事物?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
3、教师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1)、你对她哪一次幻想最感兴趣,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些幻想中的事物如何美好,把你感受到的美好读出来。
(2)、请结合前文中小女孩的处境,谈谈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段。
预设:
第五自然段,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她把点燃的火柴想象成了大火炉,读出她对温暖的渴望;
第六自然段,小女孩太饿了,她在火柴的亮光中幻想出喷香的烤鹅,读出烤鹅摇摇摆摆的样子,读出幻想中小女孩的幸福;
第七自然段,小女孩渴望得到礼物,圣诞树在作者的笔下是具体可感的,读出圣诞树与画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