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可怜,初步认识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层进写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文章塑造人物的层进写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问能从图片收集到什么信息。(预设: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上下着雪,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他的衣服很单薄,还光着脚。)
2.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归类整合,分组学习词语。相机强调多音字,引导发现左右两边词语的规律。(预设:一边是小女孩面对的残酷现实,一边是小女孩的美好幻想。)
三、再读课文,感受可怜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2.分享交流后,引读课文,整体把握。
(1)交流。(预设: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文中说……
这是一个贫穷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没人爱的小女孩……)
(2)相机小结:(预设: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乖巧、美丽,可是在家里她感受不到什么温暖,她贫穷、饥饿、寒冷,卖不出去火柴时,爸爸可能还要打她。在外面,马车上的人对她视而不见,连小男孩都欺负她、嘲笑她。其他路人对他冷漠无情,这还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大年夜。所以课文作者由衷感叹——可怜的小女孩。)把“可怜的小女孩”这句话穿插进文中朗读。
(3)小结课文塑造人物的“剥洋葱式”写法。(预设:安徒生真是一个文字高手,他先是通过寒冷年夜来写小女孩的可怜,接着进一步通过街上众人的冷漠无情来写小女孩的可怜,最后进一步写到小女孩即便回到家也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安徒生就是这样一步步、一层层,把小女孩的可怜写到了极致,也写进了每位读者的心里。)
四、引导观察,学会写字
1.观察生字,按结构、字形,把生字分分类。重点强调“焰”字和“离”字。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词语。
2.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悲惨,这样可怜。读完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她说点什么,请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并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和表达的美好愿望,感受文章对比写法。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2.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表达对小女孩的心声。
教学重点
梳理愿望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对比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以读代讲,复习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预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梳理愿望,感受对比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工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愿望是什么,填写、交流,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预设:总共五次,第一次小女孩看到的是暖烘烘的火炉,愿望是得到温暖,而现实只有寒冷。
第二次,他看到的是香喷喷的烤鹅,愿望是得到食物,而现实只有饥饿。
第三次,她看到的是美丽的圣诞树,愿望是得到快乐,而现实只有痛苦。
第四次,她看到的是慈爱的奶奶,愿望是得到疼爱,而现实只有孤独。
第五次,她看到的是自己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愿望是得到幸福,而现实是她在大年夜冻死了。
2.配乐引读结局部分。
思考:课文主要写小女孩的可怜,为什么还要写她擦燃火柴后在幻想中看到的美好事物?
2.小结:把美好的幻想和悲惨的现实放在一起来写,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对比,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可怜。
三、拓展阅读,触类旁通
1.引读契诃夫的《凡卡》片段,对比思考《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预设:将悲惨的现实和美好的幻想或回忆对比起来写,更能突出所写人物的悲惨。相机出示:
   
2.小练笔读了课文,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呢?请你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或身边的小伙伴们听。
作业设计
1.借助课堂中使用的表格,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推荐阅读:自主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