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
《卖火柴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感基调、导入新课
来,孩子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是9岁的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她不舍得蛋糕,棉衣,歌片,都要送给她,这个善良的小姑娘,为什么都要送给她?
导入音乐,唱歌
孩子们,你们听到了小女孩的呼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她:卖火柴的小女孩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通过我们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还是很长的,如果读下来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都很强,那么就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你对小女孩的印象。板书:可怜,悲惨
那么你觉得文章哪里让你觉得小女孩特别可怜呢?自己放声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三、创设环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出示句子: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你从那个字看出来的?
你有什么感觉?冷,有多冷?谁能试着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冷?指名说后,你来读读这种冷的感觉。
短短的一句话,为我们描绘了如临其境的画面。大家读出这种越来越冷的感觉。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中国,我们的大年夜叫什么?那天你都在做什么?
当我们合家团聚,举杯同庆的时候,小女孩却在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她为什么不注意这些呢?
又冷又饿的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
天,越来也冷了,小女孩的手快要冻僵了,或许,围裙里的火柴还能为她带来温暖。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习我们课文的第二大部分,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
每次点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
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四、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缺少快乐,缺少关爱,所以,她的眼前出现了许多美好的景象。然而,火柴一次次的熄灭,她的幻想一次次的破灭了。当温和慈爱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她禁不住叫起来:奶奶!学生读
这可是唯一疼爱你的奶奶啊!学生读
火柴就要熄灭了,奶奶就要不见了!
暖和的和,喷香的喷,在这里都是多音组,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准确,请同学们一定记得,多音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是不同的读音。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着小女孩再一齐呼唤她的奶奶?真有爱心,那么我们再一起呼唤!
小女孩的心愿实现了:
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黑暗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到哪里去了?
死了,读文。
大年夜,小女孩,冻死了,手里只有烧过了的火柴梗,可她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呢?因为在她的幻想里,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她带着微笑去寻她的幸福了。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没有死,小女孩能得到幸福吗?毫无疑问,如果小女孩不死,她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她没有别的选择,唯有死去,才能得到她想要得到的幸福。这也是安徒生爷爷对小女孩的祝愿吧。希望她带着微笑去到天堂!
五、拓展训练、感同身受
孩子们,我们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幸福家庭里,如果小女孩也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而此刻的你又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出来吧。
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善良,你们的善意,我很感动,更让我想起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与她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幸福无比,那,聪明的,你们是不是应该好好考虑为自己做点什么呢?
这节课就上到这喽!
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情分析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效果分析
一、吃准目标,扎实教学
这组课文的单元目标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时,紧扣目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当学生概括不完整时,从方法上予以指导,达到了“授之于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在教学时,李老师以“在你的印象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关注小女孩的命运,让学生说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在教学中,多处让学生用心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于永正所说的“朗读好了,既留下了情感、形象,又留下了语言。一句话,文意兼得了”。纵观整节课,李老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聚焦小女孩的命运,通过潜心品味,反复涵泳,交流对话,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擦亮火柴出现的幻想,体会合理想象的表达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中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不是让学生知道这个作品‘说了什么’,而应该弄懂‘怎么说’”。李老师让学生进行对
比,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弄懂了“怎么说”,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二.解读文本,别具匠心。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们在教学时,-般的文本解读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是痛苦,幻想是美好,而结局是悲惨的。而这节课当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的文本解读:“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李老师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安徒生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与我们同在。”安徒生想告诉我们的或许是:人万一遇上不幸,不要悲观和绝望,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着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带着微笑”。这样别具匠心的解读能让学生收获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
三音乐烘托,渲染情绪。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人类感情的凝聚,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作用于人的灵魂。李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背景音乐营造忧伤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都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课堂上孩子们的声音低沉、忧伤,充满了同情,到了后来,甚至有些哽咽,不能不说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
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才有了这样的真情流露。同时,我相信,那淡淡的忧伤也萦绕在每个听课教师的心间,久久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历练语言,发展思维,拔节思想,提升素养,是想对成功的。
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
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测练习
一、组词: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僵()蓝()橱()梗()蜷()
疆()篮()厨()哽()倦()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老师经常激励我们学会更多的本领。
2.我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和足球。
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
幻想渴望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
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
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
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_________悲惨故事,揭露了________,表达_________。
五、阅读,回答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暧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有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