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小女孩》课标分析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根据课标这一要求我们主要通过预习自学字词,课堂上检测认读情况,重点指导书写“兜”字。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结合这两条要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因此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把握主要内容,同时抓住重点句段感情朗读,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抓住“可怜”一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更多的情感。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领悟表达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并且能够初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借助文本思考
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朗读来表达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测练习
一、组词:
蓝()橱()
篮()厨()
梗()蜷()
哽()倦()
二、破折号表示:
(1)解释说明的部分;(2)话题突然转移;(3)声音延长。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作
用,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小女孩在美丽的幻觉中死去了。作者不写小女孩随着死亡而来的痛苦、泪水,这是作者构思上的匠心所在。用这样的手法更能引起读者深思,体味出蕴含在这个凄凉的故事中的苦味,从而深刻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了课文的第1-4自然段,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生:可怜。
师: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小女孩的可怜。生答。
师:这是上节课学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出示学习目标)师:小女孩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去感受火柴带来的温暖。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生默读课文,自己在课本上画出相关语句、词语。(一)师:首先看第一次点燃火柴的情景。自己默读第五段,小女孩是怎么点燃第一根火柴的?
1.她敢不敢?
2.为什么最后还是点燃了?
3.她是不是非常干脆的点燃火柴的?(终于:犹豫、激烈思想斗争)
4.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火炉
5.心情是怎样?开心、愉快、快乐指生有感情的朗读(快乐语气)
6.美妙的幻象是否一直存在呢?(火柴灭了,失望)情感朗读:失望
7.填表格
(二)小组合作,学习2-5次,并填表格
生汇报,出示表格。
师: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一次接一次的点燃火柴?生答。
师:小女孩最后一次点燃火柴还有犹豫吗?(没有)
与第一次的犹豫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渴望美好的幻象不消失。
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怎么理解呢?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1)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
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课外拓展
朗读课后习题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虚幻象:美好幸福
实现实:残酷悲惨
结同情不满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效果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正如这篇经久不衰的童话一样,是“常态课中的经典课”。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本课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教学中,多处让学生用心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于永正所说的“朗读好了,既留下了情感、形象,又留下了语言。一句话,文意兼得了”。纵观整节课,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聚焦小女孩的命运,通过潜心品味,反复涵泳,交流对话,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擦亮火柴出现的幻想,体会合理想象的表达效果。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后,让学生自学第二次到第五次的擦燃火柴,训练学生的自我概括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对比,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弄懂了“怎么说”,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
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以及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1、自读感悟,方法指导。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没有对这部分的
指导均衡用力,而是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炉为例指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部分,详略得当,节奏起伏,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注重对课文中虚实结合、对比描写等写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还强调批注等好的读书方式,促进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朗读指导,融合共进。“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课堂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选择相应的朗读方式。如在朗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为了突出小女孩看到幻景的幸福、激动和幻景消失后只看到火柴梗的痛苦、失望进行对比,我选择男女对读的形式,男生较为低沉的声音更能表现回归现实的失落,和前面女生高昂的朗读形成巨大的反差。当读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自己和奶奶一起飞到幸福的天堂去的时候,我让全班深情齐读,这更能表达我们所有人对小女孩最深最真的祝福。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我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学生在当堂的朗读水平就要留下提高的痕迹,有一个进步的梯度。课堂上我能给予学生及时、恰当而又有实在内容的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回答,学生可以参与评价,尊重他们的看法,激活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个性解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