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授课时间: 2017.3、27                   
授课地点:白泥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2、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关于填写五次擦燃火柴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看到这幅画面你想起了谁?”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1: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指名读。问: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出示句子2: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明明那么悲惨,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三、层层深入,品味“幸福”
(一)整体感知课文,深悟第二部分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2、指名回答。
(二)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1、请同学们出描写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阅读提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指名回答。(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是寒冷的,说明她需要温暖。)
(三)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班内交流汇报。
(自学提示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出描写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四人一组,每人一份)
擦燃次数
幻景
渴望
现实
第一次
火炉
温暖
寒冷
第二次
烤鹅
食物
饥饿
第三次
圣诞树
快乐
痛苦
第四次
奶奶
关爱
孤独
第五次
和奶奶飞走了
幸福
悲惨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生谈体会,教师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4、了解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的表达方式。
四、虚实对比,揭秘“幸福”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1、小女孩死了,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相信同学们能回答课文开始的这个问题了吧。“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小女孩儿在幻景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的和幸福,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
满幻想的幸福中。)
3、安徒生最后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再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五、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同学们读课后习题第四题中的这首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指名分享自己写的话。
六、作业设计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请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