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8.《卖火柴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挣、几、晃、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挣、几、晃、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教学难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小女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和故事。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 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出版发行。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主要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打火匣》《坚定的锡兵》《野天鹅》等。
2)写作背景:1846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
代唯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挣、几、晃、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柴:“止”右竖要长,“匕”竖起笔要高,短撇在右边,“木”横要长,撇和捺舒展。
旧:一竖在左边,“日”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时要顿笔,竖要重,稍往左收。
怜:“令”撇和捺要舒展,末笔点稍大一些。
乎:首笔短撇稍平,点和短撇分列竖中线两侧,点用撇高,横笔在横中线上。
焰:“火”的末笔捺改为点,右下边是“臼”不是白,中间两短横要分开。
富:“宀”扁且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畐”的口要扁,在横中线位置上。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重点)
3.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悲惨故事?
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讨论交流:
2.讨论交流:小女孩的处境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亮火柴?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文章接下来写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乖巧”说明这是一个机灵可爱的女孩。“赤着脚”说明女孩家里很穷。
3)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
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她如此可怜还受到男孩子的嘲弄,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4)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两个“谁也没”表示毫无收获。 小女孩在寒冷中走了一天,也没有人同情她,可怜她。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5)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为什么小女孩没有注意到自己美丽的金发,却忘不了大年夜?
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6)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女孩又冷又饿,为什么不回家?
卖不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见爸爸对她十分冷酷,没有父爱。“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写出了她家的贫穷,也进一步突出她的可怜。
3.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课后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