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8 卖火柴小女孩 教案
课文内容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语文学习的重点,也从第一学段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转向学阅读、学表达。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阅读中因年代久远或国情不同产生的疑问。理清文章脉络。
  3.品读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1.PPT出示课文插图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关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学生观察,交流:
  预设一: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因为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
  预设二: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街道上只有一个小女孩,衣服穿得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独的脚印。
  预设三: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
  2.教师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
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释疑解难,梳理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2.反馈交流。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预设:
  ①“擦燃”的“燃”是翘舌音,“rán”不要读成“lán”。
  ②“蜷着腿”的“蜷”读“quán”,不要读成“juǎn”。
  ③“几”“晃”“喷”是多音字。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分别出示“几”“晃”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几”在“几乎、茶几”等词语中读jī,在“几个、几何”等词语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ǎng,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g。
  强调“喷”在“喷香”中读pèn,在其他词语中一般都读pēn。。
  (2)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交流。
  预设1:哆哆嗦嗦、蜷着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请学生读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怎样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冻得直发抖”;“蜷着腿”的意思是“弯曲着腿”。
  预设2:“铜脚、铜把手”是什么?
  出示铜火炉图片,请学生上台分别到铜脚和铜把手,从而直观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3:火柴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
  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读理解。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问世的,称为硫酸火柴,火柴头只有浸入硫酸中才能燃起火。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用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制造出了安全火柴。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安全火柴”。
  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的时期,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3.梳理文章脉络。
  (1)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