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风俗灯笼资料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一起的文化符号,其中包括的各类风俗文化元素,都是极为宝贵的社会财产。因此,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咱们不妨以愉快的心情和负责的心态,去点亮风俗文化“花灯”!下面让咱们一路通过以下的中秋节的风俗放灯笼资料来了解。  中秋节是中国古老而充满风俗彩的节日。除汉族,中秋节在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现在,很多人从原先生活的地址搬到城市居住,很多过节风俗慢慢被淡忘;另外,很多人感叹,由于生活节拍加速,竟然没有多少闲情去“经营”中秋节。  记得小时候,距离中秋到来还有好几天,家中长辈们就开始为过中秋节而忙碌。依照笔者所在乡村的风俗,中秋节前夕,人们会忙着买花灯、制作树叶饼、给小孩们买新衣服。中秋当天晚上,那些在外面忙工作的人们早早回家,要好的邻居们就开始拜月,祈祷平安。以后,大伙儿就相互串门,赠送、品尝月饼,一路赏月,分享过节欢乐。  现在,旧日身旁的小伙伴们,对过中秋似乎没有了那种感觉,一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无法回家和父母团聚,在外面把中秋节当做一般周末过。至于祖辈、父辈所热衷的过节方式,在自个身上更是无法传承了。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但是对这人们并未知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效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那么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纸绘各类颜。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各类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那么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第一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固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要紧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会上,就有各类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扬。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小孩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小孩们多相互竞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致。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
欢笑追赶。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索,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尽管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小孩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小孩们玩。  现在广西广东的很多地域,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效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质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普遍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样小孩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材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确实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终止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奇是为了纪念清朝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入侵者)烧死的英勇战斗,很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奇这种风俗与招架
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招架,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招架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风俗。那个传奇与中秋吃月饼的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