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
作者:李梦 林正松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美国人名字(社会科学版)2014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500字年第02
        摘要: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先民留下来的一块瑰宝,但是在现代设计浪潮中,它却遇到了发展滞后的问题。对西兰卡普纹样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及应用的思路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应呼吁政府鼓励社会各界挖掘和弘扬西兰卡普产品的制作工艺,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应加大对西兰卡普产品的宣传力度,更好地推介这一产品的文化精髓;应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适应市场机制的产品生产链,促使西兰卡普纹样依托现代设计这一平台真正实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西兰卡普;土家族文化;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
        DOI新年好英文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10
        一、西兰卡普纹样的历史起源及其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缩影
        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代表,中国五大织锦之一。西兰释义为铺盖,卡普是花,西兰卡普如何取消打印机的打印任务即土家人的花铺盖,称为土花铺盖。在土家语里,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字,以标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民俗特点,土花铺盖还受到土家族人的珍爱,视为人文、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1]7184
        关于西兰卡普纹样的起源和发展,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在先秦时期就向中原王朝进贡用桑、麻、丝等织物。《后汉书·西兰卡普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绫锦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作武陵蛮恋爱教学”。史籍文献对土花铺盖给予了诸多不同的名称:三国时期,土家族人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纺织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习尚。同治年间修订的《龙山县志》记载,土锦绩五线为之,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梭罗树《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相似称谓皆指土花铺盖。特别是明末清初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强行推行满汉文化,将土家人的男女服饰不分改为男女服饰分离。原五彩斑斓的衣裙受到限制,土家人的服饰从而转向被盖饰品等专业方向,纹样彩、装饰风格更加大胆艳重,
继而发展成为土家织锦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西兰卡普[2]。西兰卡普纹样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土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创造,被孜孜不倦地充实、完善并传承下来,因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看到其民族文化的渊源,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成熟这样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