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类型
梭罗树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全省植物种类有4500种以上。据近年陆续进行的调查统计,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种的39%,科的81%,属的55%。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以我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
    福建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在水平方向上大致辞以闽中大山带为界,即西起永定下洋,沿
博平岭山脉,经戴云山、飞鸾至三沙湾入海一线,东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西北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在同一地带内,由于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差异,其森林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
(一)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地带内的原生植物落,除个别地方保存较为完好外,大多已破坏殆尽,现存的多为次生林、人工林或残林。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有:
1、季风常绿阔叶林
    小片星散分布于海拔200~500米以下的丘陵或谷地。主要森林成分由桃金娘科、樟科、番荔枝科、茜草科、大戟科、蝶形花科、杜英科、紫金牛科、无患子科等热带性科属与壳斗科的热带、亚热带属种组成。其中,上层乔木优势种有红鳞蒲桃、厚壳桂、硬壳桂、滇南栲、乌耒栲、米槠、南岭栲、山杜英、蕈树、软荚红豆树、黄杞等,和一些热带性树种的红桂木、梭罗树等,大多高达20米以上;中、下层乔木有鹅掌柴、茜草树、毛茜草树、毛五月茶、狗骨柴、多种围涎树、鸭公树等,以及极少数落叶树种如木腊树等;较喜光的
红钩栲、黧蒴栲等多在林缘生长。组成中上层乔木的优势树种中,如滇南栲、山杜英等常有板状根,树干笔直,树皮灰白而不裂。由于树种繁杂,树高不一,林冠常参差不齐,层次结构,多者可分6~7层。灌木层一般可分二层:大灌木有柏拉木、罗伞树、九节木、多种鸡屎树、青果榕等;小灌木有朱砂根、灰紫金牛、走马胎、三桠苦与匍地紫金牛等。草本植物多为阴性蕨类,如三羽新月蕨、狗脊、观音座莲、山姜等。林下水湿条件好的地方,灌木和草本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叶上有时也见苔藓、藻尖附生。林内藤本、寄生和附生植物较多,如密花豆藤、盖藤子、花皮胶藤、瓜馥木等大藤本较常见。附生藤本有山苟、寄生藤、匍匐九节木等;附生植物有兰科、天南星科和蕨类植物;半附生的绞杀植物也较常见。山谷沟边常有海芋、野芭蕉、观音座莲、金毛狗、刺桫椤等巨型草本分布。急湍山溪岩石上常有川苔草科植物如川康苔草、川藻等分布。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块状星散分布于海拔400~500米以上至1200米以下的深山大岭,其上层乔木以壳斗科树种为主;主要优势种有罗浮栲、米槠、栲树、甜槠、钩栗、黧蒴栲、红钩栲、闽粤蚊母树,并散生有青刚栎、细柄蕈树、猴欢喜、黄杞、黄樟、樟树及少量落叶树种的枫香、山
乌桕、赤杨叶等。在林缘或阳坡处多为木荷、桃叶古楠、杨梅或马尾松等多树种混生。中下层乔木不多,常见的有香叶树、红皮树、广东厚皮香、石楠以及上层乔木幼树。
3、天然次生植被
    面积小,林相极不整齐。多分布于荒山荒地上,呈现不同阶段的演替系列,常见灌木草丛中散生着马尾松与枫香、木荷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马尾松林等,局部地区有杉木林、竹林。
4、海岸植被
    有三种类型,在海滩港湾有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勒、海漆等组成的红树林,由于人为砍伐,多呈矮灌状间分布;不受海潮侵及的海岸有星散分布的海岸丛林,组成种类的露兜树、黄槿等,常见灌木有苦槛兰、苦郎树、单叶蔓荆等;沿海还分布有人工营造的木麻黄林防护林。草本植物广布于沙质海滩上,有卤地菊、虎尾草等。
张恨水简介5、栽培植被
北京的金山上古筝
    在土壤贫瘠、干燥的山地,现有森林植被多为栽培的马尾松林。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人工营造的杉木林,福建柏林,长势良好。薪炭用材树种如相思树、桉树、木麻黄等,分布较为普遍。油茶、油桐、竹林以及果树等经济林,小块状分布于丘陵、台地及平原。
(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地带内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因森林开发利用时间较长,原始林已少见,出现了许多天然次生以及人工营造的各种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
1、常绿阔叶林
    一般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山地,其种类的区系成分以壳斗科为主。据初步统计,该科树种约占本地带常绿阔叶林建种的80%,其中仅栲属就占了73%。其次为樟科、山茶科、蔷薇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大戟科、禾本科的竹亚科、蝶形花科、木兰科、芸香科等。林相较整齐,层次较明显,常可分3~4层。其上层优势种以栲属树种居多,
主要有甜槠、栲树、米槠、苦槠、红钩栲、南岭栲、罗浮栲等。其它树种如青刚栎、石栎、青钩栲、钩栗也很常见。一些树种在带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如北部多分布苦槠,而南部多分布米槠;在北部植物落中散生的常见树种乌楣栲以及落叶树种锥栗,在带内南部闽中地区很少见。组成本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其它树种有木荷、蕈树、樟树、润楠、杜英、猴欢喜、少叶黄杞、黑壳楠、山矾、大花枇杷、罗浮柿、笔罗子、赤杨叶等,个别地区还有木荚红豆、石笔木、观光木、深山含笑等。在常绿阔叶林边缘或其次生林中,紫树,如马尾松、柳杉、杉木、油杉、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穗花杉以及竹类等。在闽北武夷山脉则已出现许多华中与祖国西部的区系植物,如青榨槭、野核桃、江南花揪、山桐子、大血藤以及江南一带的先锋树种短柄包等,而这些树种在闽中、闽西的常绿阔叶林则全然不见。林下灌木常见的有继木、多种柃木、多种乌饭、多种杜鹃花、鼠刺、树参、乌药、苦竹、油茶。地带南部的闽西、闽中地区尚较多绒楠、茜草树、狗骨柴、九节木等热性种类。草本植物主要有狗脊、华里白、山姜、芒萁及荻属等种类。层间植物不多,通常有多种菝葜、流苏藤、玉叶金花、羊角藤、山银花、中华猕猴桃、龙须藤等小藤本;本质大藤本如藤黄檀、小叶贾麻藤仅偶见于闽西、闽中一带。
2、常绿针叶林
脚底老茧
    主要有马尾松林、杉木林和黄山松林,局部地区有小片柳杉林、福建柏林和油杉林。马尾松林分布最广,上限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1000米以上则为黄山松林所替代。马尾松林林木稀疏,生长高大,林中常混生长甜槠、木荷、枫香、细柄蕈树等。灌木层常见有继木、石斑木、黄瑞木、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柃木等。在岩石裸露山地或海拔较高的山脊,下草常由白茅、芒、野古草等组成,或以芒萁等组成,或以芒萁占优势。其次是杉木林,分布范围较广,除少量混生于天然林外,几乎为人工营造。建阳、邵武、沙县等12县(市、区)是杉木中心产区,生长良好,结构简单,林相整齐。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为继木、盐肤木、吊钟花、山莓、桂竹、蕨、皱叶狗尾草等。杉木常与阔叶树、马尾松或毛竹混交,乔木层优势树种不甚明显。柳杉林在闽东北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呈星散或小块状分布,林中有时混生一些阔叶树种或丛生竹。福建柏林分布于闽中、闽东地区海拔300~9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地,常与其它树种混生,居乔木亚层,纯林极少。油杉林在闽西地区的低平地带或村庄附近常见,多杂生于其它阔叶树林沿,偶有小片纯林。
3.竹林
    主要是毛竹、其次有刚竹、篓竹、篱竹、黄竹、茶秆竹、苦竹。紫竹等。竹林大部分处
于半自然状态,部分为人工经营。毛竹分布范围广,海拔千米的高山尚可见生长良好。竹林落结构简单,一般由单一竹种组成,变有混生其它乔木树种,杉竹混交林在闽北地区较常见。林下灌木层不明显,可能与挖笋等人为活动有关。
数据分析的作用4、灌木林
    分布颇广,但面积不大,多由常绿阔叶林屡受破坏后逆行演替而成。常绿灌木林多见于山地丘陵地氏,组成种类有青刚栎、岭南石砾、卡氏乌饭树、老鼠刺、黄瑞木、冬青、虎皮楠、乌药、毛叶石楠、桃叶石楠。杨梅等。北部地区高海拔山地有落叶灌木林,以包树或水亚木占优势。村庄附近荒坡的次生夏绿灌丛亦有白栎占优势的。落内还常混生马尾松以及一些落叶树种如枫香、豆梨、黄檀、楤木等。
5、栽培植被
chinese china学生    主要有油茶、油桐、板栗、锥栗、乌桕、茶及果树等,呈小片或星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