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1B
2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拟人。鸟语乐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B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
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故选B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拟人。鸟语乐抒情诗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拟人。鸟语乐鱼行迟,把
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文本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从手法角度,可能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彩对比鲜明,点面结合等。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莳:种植。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2)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D
2)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后汉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之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这里是指胸中没有机心的自然无为状态。领悟了某种道理后,就可以锻炼形体、修身养性为已任,忘却机心,胸中坦荡,这样就真正地融人大自然。而不是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故选D
2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清泉萦回在浅浅的石滩上,高高的柳树也种植在周围;小路弯曲在青藤之间,时时有绿竹相衬。写一路上的景,泉、径、石、藤、高柳、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诗人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
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归隐田园、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等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遵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D
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画面、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
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C
2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十八滩头”“二毛人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解析】【分析】(1C项说由雄放转为凄苦表述错误。首联七千里二毛人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可读出思乡之情;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的洒脱。应是由凄苦转为洒脱旷达。故选C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十八滩头二毛人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忧虑,泣孤臣表达对国事的忧愤,忠心朝廷,无故遭贬。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更是豁达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