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山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距重庆市区120公里,创于晚唐,盛于两宋,全部造像6万多驱,分布在大足县境内40余处。其中以宝顶山和龙岗山(即北山)的造像最集中,规模最宏大,艺术最精湛,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顶山石刻距大足县城14公里,建造年代为1179—1249年,即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主持建造的人叫赵智凤。赵智凤是大足县米粮乡人,距宝顶山只几公里。他5岁出家,16岁到川西学习佛教密宗,然后回家在大足主持建造了这座密宗道场(道场是指用形象来宣传佛教教义的地方)。他为此花了毕生的精力,历时70年之久,艰苦备尝,直到90余岁高龄去世,才基本建成了这座宏大的造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大佛湾只是宝顶山的核心部分。这个道场还包括其他12处,纵横5里,全部造像1万多驱,不少为宏篇巨制,气势恢弘,层次变化无穷。因为是统一规划,匠心经营,所以绝少雷同之处,而且相互呼应,层层递进,“几乎将一代大教教义,搜罗毕尽”(见大足碑刻),从而形成一个完备谨严、极富特的密宗道场,也是中国惟一的拥有大宗石刻的密宗道场。
为了建造大佛湾,赵智凤先在旁边圣寿寺的后面建造了小佛湾。从造型艺术讲,小佛湾是大
佛湾的蓝本。可以说,宝顶山的造像是按照佛教密宗教义和赵智凤的主张来建造的。亚马逊图书优惠券
佛教石刻艺术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逐渐兴盛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佛教造像,如敦煌、云冈的北魏造像,无论就内容、形式还是人物造型,都较多受到印度佛教和犍陀罗雕塑艺术的影响。到了中期的隋唐,外来影响逐渐减少,如龙门石窟中的唐代造像已经基本了。大足石刻是我国晚期佛教石刻的代表作,这一时期佛教石刻的基本特点就是世俗化、生活化、中国化。1986年同志参观了大足宝顶山石刻时,曾连声赞叹:“这完全是中国的了。”
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龛窟和造像作些介绍。
(护法神像)
 但凡佛教圣地,一开始都造护法神,如各佛教寺庙里的四大金刚即是。这一龛(第2号龛)的护法神与显宗的护法神不一样,一共有9个。中间的一个是佛,上边是他的化身。两边的是八大菩萨,也称作天龙八部。大家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佛和菩萨变得又凶又恶。要知道,密宗很讲究威慑力。所以他们作出愤怒的样子,目的是要为众生扫除“魔障”。人们在
从不觉醒的过程中,主观和客观都有许多障碍,只有扫除这些障碍,才能尽快觉醒,达到成佛。
梦见白菜
(六道轮回图)
宝顶山的石刻造像是为了向人们形象地宣扬佛教基础理论的,这就是第一课。开宗明义,就讲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龛(第3号龛)的造像集中反映了佛教的“业力果报说”和“因果轮回说”。所谓业力果报,指的是人在世界上就要行动,这行动就是作“业”。于社会、他人有利的,就是善业,反之就是恶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谓“因果轮回”,指的是凡事都有因有缘有果。“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行者是。它与“业力果报说”互为表里。
这一龛的主像高6.6米,叫无常大鬼。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土、水、风、火4种元素构成的,叫“四大”。万事万物不是无因而生,而是由各种条件聚合而形成的,佛家把这叫做“因缘和合”。因缘和合谓之有,因缘解体谓之无,万事万物皆无常态,万事万物皆有始有终。这就是无常,也叫“空”,即“万事无常,四大皆空”。这个无常大鬼的两只大手臂攀着一个直径2.7米的大轮子,这轮子实际上就是“苦海”的缩影。大轮中心坐一人,表示修
行的众生。他的心际飞出六道毫光,把分成6叶。这表示“万源发于心,一切由心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支配行动。每道毫光中都有小圆圈,圆圈内部不是佛就是菩萨,这表示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在修行人的下面有3种动物:猪,表示贪,贪得无厌;蛇表示嗔,狠毒、嫉妒;鸽子表示痴,愚蠢,不觉悟。佛家把贪、嗔、痴叫做“三毒”。由于受三毒影响,人的自身佛性就受到掩盖或破坏,就会作恶业,就要遭恶报,就坠入下三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如不接受或能排除三毒影响,便造善业,就有好报应,进入上三道:人道、天道、阿修罗(战神)道。纵然进了上三道,还没有免掉轮回之苦。佛教的目的是要拔众生出三界之外,跳出轮回。那就需要进一步修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彻底摆脱和断绝对物欲的追求。这一组造像的两边,各刻上了两句话:“三界轮中万种身,自从贪爱业沉沦。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日人。”两种形象,两种结果,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一看就给人一种苦海无边的压力。如何摆脱它呢?你就只能跟随它的教义走了。
人无完人的例子
(华严三圣像)电子基础知识
第5号龛内的这一组造像气势宏大,技艺精湛。通高8.2米,宽14.5米,占岩面积约120平方
米。佛像高7米,肩宽2.9米,胸厚1.4米。佛像由岩壁向外倾斜,挑出岩檐近4米。雕凿这样的佛像,难度是相当大的。
罗大佑 追梦人这3尊造像,中间是毗卢舍那佛,即大日如来,又叫无量光佛或者无量寿佛。两旁是他的左右胁侍普贤、文殊。按显宗的排列,应是左文殊,右普贤,而密宗恰好掉过来。在大日如来的头上放出两道毫光,这叫金刚顶仪,这是密教造像的重要特征。
从艺术上讲,这一龛是相当成功的。从造型上讲,造像向岩外倾斜约2米,观众向上仰视,并没有比例失调的感觉。佛垂目下视,恰好与观众的目光相融合,显示出一种肃穆慈祥、俯览大千的慈悲胸怀。从体积上说,每一尊造像均重达十吨,但袈裟衣纹豪放流畅,大气磅礴,给人一种强烈的丝质感,说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不为过,这就更加烘托了佛和菩萨那种非凡的气质。(万紫千红提示:此处可以设置疑问,让游客参与到里面来,这样不仅可以拉进与客人的距离也可解除佛教知识的烦闷)从雕塑技法上看,衣纹既写实,又写意,大刀阔斧,精雕细刻,兼而有之。从力学上看,文殊的悬臂离身2米,手上托着1.8米高的塔,重约800余斤,托了800多年了,至今没有换手,也没有掉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身上的袈裟。袈裟披肩挂肘而下,就像一个撑弓,把佛的手撑住了。重力沿袈裟
而下,深入岩根,这就像拱桥把力引向桥墩一样,大大加强了造像的牢固程度。普贤托金刚宝座的手也是一样的。3尊造像均往前倾,站在佛前仰视绝无透视误差,感觉比例十分协调。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宋代造像总结了历代造像的经验,在艺术和科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千手观音)
梭罗树
这是宝顶山非常出名的一尊造像。观音菩萨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代为避李世民的讳,改称观音。佛经上说,观音能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意即全能菩萨。根据这个意思,密教就造千手观音,以示其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每只手上有一眼,以言其普观世界,明察秋毫,智慧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