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⑩陈妍霞
求职介绍信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通识课、文学欣赏课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诗歌一直有诗教的传统和功用,其目的是通过对 诗歌的学习起到立德、立身、立言的作用。这种传统与当今高校教育提倡将 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中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高度契合。
关键词:“诗教”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在各类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已成为取得共识的综 合教育理念。孔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 怨。”诗词作为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教”与当 今时代的价值取向紧密关联,其内核是将人格的塑造与审 美联系起来,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与我 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是契合的。
—、“诗教”与“思教”的理念
"诗教”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经解》之中,孔子曰:“入 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实质 就是以《诗经》为教材的教育活动,通过‘‘诗教”,经世致用,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儒家"仁'‘“礼"的核心 目标。随着文化思想的多元化、新体诗的产生、制度的发 达,"诗教'’外延到
教人学诗、作诗,并探索出一整套通过学 诗、写诗来进行启蒙教育和能力训练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使之同时兼备以文字为载体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概括思 维能力。几千年来,诗歌寄托了我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具有崇高的地位。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诗和"诗教"对 形成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灵魂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现在思政课程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 各门课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 止产生影响,其目的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注 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 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成就感二、诗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课堂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主要阵地,那么,应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诗词课堂教学呢?这种融合意味着教育结构
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
一。因此,教师要在诗词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
生曰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困惑相结 合,到切入点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
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一融合过程中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
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诗词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
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英语四大时态
面发展,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文化宝库里的古典诗词,其内容包罗万象,从自
然风光到政治经济、民风民俗……古人用诗歌精练优美的
语言托物言志,赞美自然、歌咏生命、抒发胸臆。教师通过
诗词的鉴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比如从"湖光秋两相合,谭面无风镜未磨”感受洞庭湖的
静谧与空灵;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受泰山的雄 伟;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受庐山的万
千姿态;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受天地的苍
茫广阔;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感
受日月的光辉……结合这些诗篇融入思政课程,会增强学
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主人翁的意识。
羊肉串图片(二) 深挖诗歌内涵
我国各类文学样式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诗言志”
就是要重视它的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但诗歌的
语言往往具有含蓄、凝练、跳跃等特点,言尽而意不尽,古
人作诗寄情于景、以景衬情、托物言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
的想象。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诗歌教会了中国
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
A
-
n
t
下旬刊2021年2月〇
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 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 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 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在诗词教学中,将 这些诗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的认知结合,对培育学 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意识都大有裨 益。教师若把这些和思政内容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在诗词教学的审美赏析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和内 容,将审美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 健康的审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益处。
(三) 融入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 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 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境中进 行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在运用唐宋诗词辅助教学时,情 境创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 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 态,也是学生进入主体角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援引古诗词时,可以考虑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引 导,让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其次,教师可以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在选择引用诗词时,
教师应当从整体 上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水平,在课堂中营造能够走 进学生思想状态的教学情境,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更“接地气"。以古诗词的融入为桥梁,为教育者与学习者 的对话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 通俗易懂或耳熟能详的诗句。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 是教学方式的使用,都需要思政教师从实际出发,既要考 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期待,从 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的古诗词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思想政治教育要 想做到深入人心,利用诗词的情绪感染力是有力的方法。教师通过简要概述诗词的大意、剖析诗词所蕴含的思政内 涵,营造出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情境。通过情理结合 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并引领他 们外化于行,才是更为长久有效的教育方式。
(四) 提高思政课堂效果
将古诗词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师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古 诗词的讲授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运用多媒体 进行演示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 知识背景与水平,结合他们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每首诗词多层次、多角 度的解读,帮助大学生提高思辨能
力,培养他们从不同的 角度看问题的意识。一个不同的观点,让不同的人解读,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教师若从不同的角 度解读一首诗或者一首词,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诗词背景讲述诗人的生平遭遇和人生 经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那些不幸的遭遇,并发掘诗词 当中蕴含的积极意义,把一些消极的观点转变成积极的理 念,让学生在未来更能承受生活的磨难,直面人生的挫折。
其次,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有所 了解一些作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这一点,在选择教学内容素材时,应更倾向于引用他们早 已熟悉的诗人和诗词,比如同样是讲解“新事物代替旧事 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一哲学原理时,可以援引刘禹 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采取这样的方 式,可以唤起学生脑海深处的记忆,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从 而增加思政课堂的“抬头率”。当学生泛起情感的涟漪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课堂教学设 备与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倾向 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更为青睐。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现代先进的教 学资源及手段来展示诗歌的意境,通过多媒体的视听效果, 增强思政课堂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讲授意识形态性较 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穿插播放一些与教 学内容相对应的诗词类短视频、音频,即便是作为短暂的插 曲,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总之,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结晶,为高校大学生的成 长提供了精神食粮,对大学生的"三观_'形成有重要的引导 作用。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也可以 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 职业学院)古典诗词
吞没形态k
v
f
I
J
_
G
X
I JIAOYU
O下旬刊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