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
”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 “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
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
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
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
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
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 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道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时间的进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