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
增广贤文全文作者:郝雪琴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5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语言变形 变形魅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工程博士05-0240-01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
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古典诗词。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拂堤杨柳醉春烟
素食图片>北京簋街,到滑雪运动“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也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酸涩到肥肥黄黄的圆甜,那黄中带红的丰润,如何不叫人馋涎欲滴!以上各句中的”“”“”“”“”“绿”“等都是活用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各有妙用,但其共同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