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乡 的 变 化
大梨小学 ----- 马 燕
不管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我最眷恋的归宿。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对相间有一种挥之不去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相反,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情。
我的家乡-----曲陀关,位于通海县西北部,地处玉溪通往滇南的交通要道上,历史上曾是滇南的军事战略要地,是元代"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所在地,这是当时设立在滇南的最高军政机关。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帅阿喇帖木耳曾经驻治此地。而今,曲陀关是通海县河西镇的一个村委会。全村有关上、关营、甸苴坝、杜家营、河头、张家营、小寨营等9个自然村,共680余户,3000多人。
说起曲陀关,这些年来的变化还真不小。随着玉通公路改扩建通车,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曾经一度沉寂的曲陀关又呈现出交通咽喉要地的繁荣。现如今的家乡已是焕然一新。回望家乡的从前,真是不堪回首。外公常常和我说起以前的曲陀关,那时,不通水电,也没有白米
饭,能吃油渣的人家就算大富人家,通往各家各户的都是凹凸不平的土路,雨天“和稀泥”、晴天“扬灰面”,住的是一排排破烂不堪的土房子。那时的外公在大队上工作,主要担任文书工作。如今也是80多岁的老人。一提起家乡的变化,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人们的话语就像打开闸门的水,滔滔不绝。尤其是老一辈人,因为他们经历并目睹了家乡的变迁,所以总有说不完的好事、喜事、幸福事;道不尽对党和政府的深情,那种眉飞舞的气势,似乎全身的神经都兴奋起来了。
幼年在农村度过的我对于那个时期的生活依然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村子里接通自来水的那一天,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想着再也不用天天到水井里挑水,想想都还是最幸福的事。还有,那时村里唯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我家的。当时陈旧得看不出原来的彩,灰溜溜地呆在柜子上,上面落满灰尘。只有调频道的旋钮是干净的,因为有我常常去转动它。脑海里总是那幅我不停地转动旋钮的画面,黑的旋钮上面有细细的直条花纹,转起来还有那种唧唧呀呀的难听好似又好听的声音。至于那些声音开关之类的却都已是坏掉的了。尽管我总去转动旋钮,却总是只听到嘶嘶拉拉的声音,看到黑白线条的闪动,那些黑白的小点不断地跳动着,有时能够拼出一幅分辨得出的画面,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直到至今 ,依然历历在目。
现如今,曲陀关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规划下,新农村的建设,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脏兮兮的土路 ,如今变成了干干净净的水泥马路。家乡变化小路变得宽阔平坦,两旁还栽下了许多花草呢! 呈现在眼前的还有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就像我老表家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绿树成荫的院子,高树底树相互映衬,加上各盛开的鲜花,真是奔小康了。村子的路边挂有形式各异的路灯。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光温和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图。以前,村子里开小卖铺的人家屈指可数,而今变了,村子里开起几个超市,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买东西方便多了。最有特的是“马刨井”,鉴于历史的传说“马刨井”如今已成为通海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一到周末,更别说什么节日,三个一,五个一党,男男女女、老老少老约着一起相约到“马刨井庄园”看风景,品美食。他们有的在忙着观光、有的在忙着烧烤和炊锅,可谓是热闹非凡。络绎不绝的车,从我家门前开过,都想争在前面去尝一尝“马刨井水”。村里的老人坐在马路旁,谈论最多的是:“车来车往,每天从门口经过的真是一天比一天多,来来往往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召那么多人来,家乡真是变了!”说到交通工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车,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了。我感觉村里人变富了,村里人不再贫穷
了,这是多好的事啊!时常还听见我妈他们说“到村里卫生所抓药,比以前便宜太多,到大医院住院看病更是减免了好一大部分,就拿我外婆来说,花了三万多,最后农村医保报销两万多,政策可是越来越好了,”还都期盼着,将来的某一天,生病住院都不花一分钱呢!
虽说新农村建设使家乡的变化很大,但是家乡的人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要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我想,不仅是我的家乡在变,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变,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繁荣,我们要让世界了解我的家乡,也要让家乡走向世界。相信我的家乡“曲陀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