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小说
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彩。
2、现实题材:写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
小说在这一阶段,也存在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最先遭受批判的作品),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李威仑的《爱情》,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短篇。
一、干预生活冲破题材禁区的作品
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准的《灰的帐篷》、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对青春的呼唤。刘世吾与林震)等。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鞭挞、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一)创作成就:
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体出现。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
(二)本阶段小说的艺术局限:
1、文艺政治化2、题材单一化3、手法简单化4、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非专业化
2、批判运动
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史事件: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肖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5.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
  对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集中体现了1949年以后左翼文学内部在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文学规范的设置、文学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认识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与严重冲突。
分歧两点:
1.民族形式  民间形式2.主观主义
3、政治抒情诗
1.艺术渊源A.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传统B.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艺术
2.特征:是当代政治与文学特殊关系的产物。它表现了作者关注政治事件、社会运动的热情,和以诗作为“武器”介入现实政治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广场诗歌”,诉诸公众场合的朗诵这种集体性的参与。
3.代表诗人:贺敬之、郭小川
中国当代作家
4、新民歌运动:
创建人民的大众文化的大规模众性实践,秉持民歌加古典的新诗发展基础论,在新诗史上具有激烈的“革命”含义。采用公众集体参与方式的写作和传播,意味着“工农大众”将成为写作主体,但最终仍被纳入经由“文人”筛选的“经典化”之路。
5、三红一歌一创
  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彩。
    2、现实题材:写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
“三红一歌一创”:(吴强《红日》、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杜鹏程《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6、归来诗人的体构成
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刘、昌耀等;
2.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等;
3.因政治原因在50年代退出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等。
71980年代文学的变化
政治环境: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原因:
1.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影响,必须推行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学价值的重新确立。
1.市场经济带来两个直接后果。
(1)人际关系的改变:商品化。(2)消费型社会的形成。
2.文学的变化
(1)文学存在方式变化。(2)纯文学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
外来文化影响: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1.资源:外国译著的再版重刊;对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重评。
2.特征:
  集中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和现代派文学上。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
3.意义:
促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实验的出现和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
八十年代作家构成:1.复出作家2.知青作家3.中年作家4.女性作家5.新派作家
八十年代作家意识:
1.时代、历史的忧患意识。
(1)历史题材小说大量出现。
(2)作品情感调和美学基调呈现出一种沉重与紧张感。
(3)结构形态上以现实主义作品为主,尤以悲剧性作品为主。
2.创新意识
880年代文学概况
八十年代现代性意识的表现:
1.启蒙意识
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理性批判精神
(1)反思历史,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灵魂。(3)从生存层面关注人的状态。
2、现代意识
集中表现在1985年后现代派和先锋派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象征、夸张、荒诞、变形的方式
表现旧的社会体制异化人的特性,同时对现代小说技巧进行探索。
1980年代文学创作概况:
1.小说  现实主义(伤痕、反思、改革):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现代性实验: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新历史
2.诗歌  归来的歌→朦胧诗→新诗潮
3.戏剧  社会问题局
4.散文  窄化、回到个人的体验上来。回忆性质散文→小女人、学者散文
1980年代文学总体特征:
1.沉重、紧张的作品基调;2.探索、创新的强烈意识;3.潮流化的创作性质。
9、第2223
    1980年代前期新启蒙思潮影响下的小说创作
一、创作倾向:
1.对历史、的叙述;(破)
2.对时代变动、改革的企望。(立)
      共同点:使国家摆脱落后、蒙昧,实现现代化,建立现代民族民族国家的心里渴望。
一、对、历史的叙述
  以及此前的极左路线、政策为叙事焦点,贯穿人道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反思历史,采用现实主义手法。
1.伤痕文学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2.反思文学  王蒙、高晓声
3.知青文学  个人命运的关注
二、感应着时代大变动的叙述
    描写现代化引起的社会变动,主题是肯定和歌颂的。
1.改革文学  蒋子龙、李国文
2.其他  高晓声、张炜、路遥
3.主流之外  汪曾祺、冯骥才、邓友梅
1980年代中后期,以反启蒙姿态出现的小说创作
一、思潮变化原因
1.现代化的发展;
2.启蒙任务的初步完成和新启蒙思想的弊端显露。
(1)新启蒙对文学主体性的伤害;
        “在人道主义上,大写的人走到前方,文学反倒退隐到了幕后,或者说,文学在摆脱为政治服务时,又陷入为人服务的工具性窠臼,其结果损伤的依然是文学自身”。
                                              ——李泽厚
(2)对文学书写丰富性的制约。
二.新的变化
1.由对历史的书写转为更多地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存层面;
2.由对抽象的、大写的人的描写,转而表现小写的人,“向内转”;
3.创作方法上,不再是单一的现实主义,新的探索、实验开始出现;
4.文学观念上,由关注文学的社会责任,干预功能转而重视文学自身问题,强调文学自身的现代化。
10、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的意义及特征:
1.以启蒙人道主义思想为思想主线,最大的功绩在于将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
看,引起疗救的注意。
2.作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模式,笔调粗粝,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叙述方式过于单一。
3.紧贴社会现实,有力扭转了期间“瞒”和“骗”的文学。
代表作: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
1190年代小说
长篇小说盛行。
1.大批80年代中期靠写中短篇小说获得声誉的作家,到90年代将主要精力转向长篇小说。
2.出版社、书商、大型文学期刊将注意力转向长篇小说。
题材:
1.新写实小说。2.新历史小说。3.新状态文学。4.新体验小说。5.私小说。6.新市民小说。7.现实主义冲击波。
12、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广义:指当时一切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美学思潮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密切相关,并且在其直接影响下的、其作品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都有明显超前性的小说。
狭义:专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文学。
主要作家:马原、莫言、残雪、苏童、洪峰、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吕新等。
先锋小说特征:
1.价值观念的先锋性。
(1)价值虚无。
(2)历史真实性受到质疑和挑战。
2.文学观念的先锋性。
(1)远离政治话语,对传统的功利主义文学进行全面颠覆。
(2)改写文学反映论的传统,执着于个人化的艺术感觉。
3.叙事风格的先锋性。
(1)叙事结构:从封闭完整向开放的叙事转变。
(2)叙事视角与叙述者:大量运用限制视角;不明身份的叙述者混淆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分野;元叙述解构文学真实性的神话。
(3)叙事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位,故事在不同时空组合中产生意义的延宕。
(4)叙事语言:用近乎零度情感的语言展示生活的原生态;用梦幻、夸张、隐喻等手法使
叙事语言呈现出错乱、无序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狂欢的奇景。
先锋文学的意义:
    先锋文学的叙事革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它是80年代文学向90年代文学转化的契机。它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文学规范,使极端化的个人写作成为可能;它打破了统一的世界图像和文学图像,使文学进入到90年代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无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