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在向西方学习, 这种学习显然是基于我们“落后”的判断。有什么样的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对策。近代以来, 中国在与西方的比较中对自身的判断有很多是正确的, 但也有很多误判, 误判导致中国走了很多弯路。比如面对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时, 我们的判断是, 中国“器”不如人, “技”不如人, 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比西方优越, 对于战争的中国失败, 我们的判断是因为英国人有洋洋炮, 基于这一判断制定的路线可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也即政治、思想和文化上排斥和拒绝西方, 而在科学和技术上学习西方, 历史事实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正确的, 中国的军事装备以及工业制造等得到巨大的发展, 中国甚至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非常强大的海军, 但强大的海军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中日海战的胜利, 反过来说明当时有误判。民国初, 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基本判断是, 中国不仅经济上、政治上落后于西方, 而且文化上落后于西方, 中国落后的根源不在于经济、不在于科技, 而在于国民素质, 要提高国民素质, 就要搞文化启蒙, 所以就有了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绝对是正确的, 它导致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建立起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现代思想文化体系。但说民国初的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落后, 这样的判断显然过于笼统, 中西方文化在当时主要表现为一种品质和特征上的差异, 中国文化单从本身来说不能称落后, 中国传统文化
与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西方事物只是不相匹配而已。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总体上落后或者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但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是落后的, 都不适应现代社会, 比如文学、语言文字就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来定性, 文学和语言文字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 更不是简单成比例的。现在回头看, 当时认为中国文学“落后”这是明显的误判, 这种误判导致五四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学采取激进的否定态度和行动, 中国文学在向现代性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比如文学上的与传统断裂、文论上的失语症等都可以说是“误判”造成的。
我认为, 当下中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等很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 特别是落后于美国, 有些方面还落后很远, 但中国文化不能简单地说比西方文化落后。如何定性现代中国文化, 如何评价现代中国文化, 学术界有争议, 知识阶层很多人对“文化自信”实际上是存疑的。但文学方面, 我认为却是无可置疑地可以自豪和自信的, 比起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教育等, 我认为中国文学不用妄自菲薄, 是真“厉害”。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 有着辉煌的历史, 现代文学也是非常繁荣的, 20世纪80年代之后恢复五四传统, 90年代之后迅速达到巅峰状况。当下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有差异而不是差距, 差异主要是风格、文学精神、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的, 而不是经济和科学技术那样的落后。在科学上, 高端芯片、光刻机、航
空发动机等, 我们就是造不出来, 但文学上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西方文学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 但中国文学有些内容, 西方却学习不了。
诺贝尔奖被认为是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它也是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直到2010年, 还有人说中国要拿到诺贝尔奖, 至少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这里的诺贝尔奖似乎不包括文学奖。其实中国文学的情况要远好于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学。2010年, 笔者在《中国离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多远?》一文中说:“今天, 中国文学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来说不论是文学成绩还是外部条件都非常成熟, 可以说中国作家已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 余华、残雪、莫言、贾平凹、李锐、王安忆、阎连科等都是世界级的作家,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获奖都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和突然。”两年后, 莫言就获奖了。当然, 五年后屠呦呦也获医学奖了。关键在于, 在莫言之前, 高行健虽然以法国作家得奖, 但诺贝尔文学奖奖励的其实是中国文学, 因为高行健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中国写的, 是在中国发表或者出版的, 是用中文写作的。在之前, 已有中国作家如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像莫言这样级别的作家, 中国今天其实有一批, 比如余华、贾平凹、刘震云等。而自然科学领域, 除了“青蒿素”之后, 只有一个“胰岛素”达到了诺奖级别。这说明, 中国文学在整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绝不在西方之下, 在世界文坛上有很高的地位, 并且是持续性的,
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那么, 中国文学目前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认为, 中国文学当下非常繁荣, 既是“高原”, 也有高峰。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与历史相比, 空前的繁荣;与国外相比, 处于先进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比较起来, 中西方古代文学各有特, 各有成就, 对人类文学的贡献各有千秋。中国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产生了无数的经典作家和作品, 文类也非常发达, 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以后, 中国因为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落后, 被迫向西方开放和学习, 中国在西化也即现代化的大势下, 文学也向西方学习。中国文学向西方学习,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被政治、经济、军事上向西方学习所裹挟。中国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逐渐深入的过程, 开始只是选择性地学习, 开放某些方面, 封闭某些方面, 后来则是全方位地开放, 所有的方面都向西方学习, 文学也被迫全方位地向西方开放, 所以, 近代中国文学向西方文学学习, 很大程度上不是文学本身的原因, 而是文学以外的原因。二是表达现代生活、现代思想的需要。中国自近代以来, 向西方学习, 中国人的思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面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笼统地说是“西化”了, 也可以说“现代化”了, 为了反映这种现实, 中国文学向西方文学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文学, 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学以外的思想与文化。三
是丰富、发展中国文学。中西方古代文学是平行发展的, 各有特点, 具有互补性, 站在中国本位立场, 西方文学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西方文学可以大大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学, 可以发展中国文学, 学习西方文学只要不以否定中国文学为前提, 怎么学习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自近代以来, 中国文学之所以向西方文学学习, 并不是因为西方文学先进, 或者中国文学落后, 而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 也是文学本身的多元互补的需要, 这和经济、军事上的学习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学习西方文学, 不是用西方文学取代中国文学, 而是用西方文学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自向西方文学学习以来, 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大致梳理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近代中国文学以中国传统文学为主, 以学习西方文学为辅。五四新文学革命, 变革语言, 变革文体形式, 思想上现代化, 建立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文学”, “新文学”本质上是西化的文学, 但“新文学”有一个逐渐向中国传统文学回归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激烈地反传统破坏传统, 但之后新文学更多的是吸收传统消化传统,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的“新文学”可以说非常成熟了, 文体非常成熟, 思想非常成熟, 艺术上非常成熟, 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张爱玲、沈从文、艾青、钱钟书等都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文学时
代文学大师都是成出现的, 或者说判断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否伟大, 就看他是否有成的文学大师, 中国现代文学就是一个大师成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之后, 中国文学更多地向苏联文学学习, 同时进一步向中国文学传统回归, 表现为通俗性、大众化等特征。到60年代, 由于特殊的原因, 中国文学完全对西方文学相当隔膜, 加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对新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否定, 中国文学进入低谷。但随着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文学迅速地走出低谷, 迅速地恢复到现代水平并继续前行, 90年代之后完成了学习并开始超越, 到了新世纪可以说是非常繁荣。目前, 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教育上总体落后于西方, 而且有些领域差距还非常大, 但在文学上, 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超越了西方。与西方文学相比, 中国文学更多元化, 具有丰富的层次, 而且在每一层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发达国家的文学其构成大致都是金字塔式的, 而当今中国文学的这个金字塔尤其庞大与标准, 通俗易懂的大众化文学是塔底, 探索性的、实验性的, 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纯文学居于塔尖。中国一直有通俗文学的传统,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非常繁荣,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中国文学一直走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 即“工农兵方向”, 通俗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80年代之
中国当代作家后, 纯文学恢复正统的地位, 通俗文学则走和纯文学平行发展的道路, 通俗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产生以后, 通俗文学出版、发表受限的问题得到解决, 通俗文学海量地产生, 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90%以上都是通俗文学。当下中国通俗文学种类繁多, 以小说为例, 就有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志怪小说、玄幻小说、宫斗小说、盗墓小说、言情小说、公安法制小说、历史戏说小说、科幻小说、耽美小说、同志小说、穿越小说、神话小说等。诗歌、散文、戏剧文学、电影文学中的“类型”文学相对要少一些, 但也有大量的通俗性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娱乐性、消遣性, 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 能够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需要。通俗文学虽然总体上成就不高, 但它为中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众基础, 中国文学具有广大的读者, 通俗文学功不可没, 通俗文学作为坚实的基座使金字塔上的纯文学具有稳固的支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通俗文学, 但其繁荣的程度难以和中国相比,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具有广大的热爱文学的人民众。